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
言下之意就是,
郦食其说服齐国纵然功劳很大,但他毕竟只是一个人。
之前虽然也有使者成功说服燕国归降,
但那位使者是由韩信派遣的,
所以那份功劳自然应归于韩信。
但郦食其此次虽然也是受汉王刘邦之命,却更多的是他主动请缨前去的。
所以郦食其此次成功说降齐国,可谓是以一人之力夺滔天之功!”
“蒯通是韩信的谋士,他劝韩信继续攻打齐国,无关对错,更多的是为了韩系一脉争取利益。
其实,这不仅是蒯通的主意,
更多的还是是来自军中中高层,甚至是军中基层将士们的意志,
蒯通更多扮演的是个军中意志传达者的角色罢了。
韩信个人极有野心,政治考量自然更倾向自身。
为了照顾自家将士们的情绪和未来发展后,韩信最终采纳了蒯通的建议。
而这一决定,也导致了两个后果:
其一,郦食其因此遭遇了不幸。
因为劝降有功,齐王田广将他视为上宾。
为表示自己是真心诚意的投降,齐国还特意撤去了边境上的士兵。
可韩信却趁机发动攻击,直逼临淄,这让田广感受到了深深的背叛。
于是他在逃亡之时,便残忍地将郦食其烹杀。
其二,这一决策也在某种程度上扭转了楚汉之间的局势。
齐王田广在逃至高密后,派人向楚国求援。
项羽在围攻刘邦之时,派遣大将龙且救援齐国。
这场原本只是汉楚两国间的一场局部战役,
却因其战略意义的重要性,演变成了汉楚之间的提前决战。
在这场决战中,
韩信与龙且分别代表了刘邦和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