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有家传,也只是个老农,哪配去太学。
光是想想那场景,他就喘不上气。
张祯又去找卫成。
卫成脚一软,扶着门苦笑道,“千岁娘娘,你高看我了,我一个泥腿子,怎么敢在那么多贵人面前说话!”
其实他已经有了官职,但内心深处,觉得自己还是农夫。
张祯见他如此,也勉强不得,看向胞兄张五郎。
张五郎一拍胸脯,“妹妹放心,还有我!”
讲别的他不行,农学么,他现在略有心得。
张祯莞尔一笑。
又从课农司找了两人,都授为太学博士。
她非要在太学设置农学,一是为了彰显朝廷重视稼穑农桑,二是为了让未来的官员们知道,农耕不易。
蔡邕还请了一位特殊的客座教授,孔融。
这等与文化相关的盛事,怎能少得了孔氏后人?
如果说蔡邕是文坛领袖的话,那么孔融就是蔡邕之后的继任者,又有姓氏加持,名望极高。
蔡邕与其是好友,早就去信说明,邀他来京。
孔融也十分关注此事,安排好北海事务,就带着一群名士好友来了长安。
祢衡是他忘年交,两人见面,自有一番感触。
当年祢衡来大将军府,是孔融举荐的,孔融还拜托蔡邕照拂祢衡。
蔡邕初期也想照拂的,奈何祢衡太狂太癫,实在说不到一块儿,并未成为另一对忘年之交。
孔融还专门拜访了张祯,两人相谈甚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