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祝雄首领所说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只能是一种猜测而已。”
孟获的反驳,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一点道理,但是在场的人都是在这个偏僻的蛮荒之地,对于外面的事情都不是太过了解。
但是相比于孟获来说,还是愿意相信祝雄的人比相信孟获的人多的多。
除了孟获身边的几个洞里有部分人接受了孟获的说辞,但是其他的人和大部分小部族的人,都是倾向于祝雄的解释。
因为他们很多人都和汉军交过手,汉军里的那些蛮族的士兵,战斗起来是真的不要命,怎么看也不像是被胁迫的。
而且祝雄也说得有理,蛮族的士兵占据汉军的分一半,这要是突然反叛,生擒活捉或者杀死孙权。那是相当有可能的事情,只要能够抓住孙权,那就可以和孙策谈判了,那些被控制住的山越和武陵蛮,就都可以得到解救。
如果换了他们的家人被胁迫,他们很可能也会这样铤而走险。
但是汉军里,蛮汉之兵确实相处无事,而且都是英勇寻找,怎么想怎么觉得孟获说的不可能。
虽然心里都这样想,但是却也没有出声反驳。
他们也都是各个部族的首领,虽然实力并不大,但是年纪大了,遇到的事情也就多了,对于现在的情况,他们基本上也已经看出点眉目来了。
说白了就是孟获和祝雄二人之间的争论。
孟获是想拉着所有南中各部族和汉军死拼到底。
而祝雄明显更倾向于和汉军议和,甚至直接投奔汉军。
其实这些小部族也是希望孙策提出的那些条件是真的。
如果那样的话,那就太好了。
他们南中地区能耕种的土地有限,而且他们也不懂得耕种之法,都是种下去就不管了,能收获多少粮食全看老天爷赏脸。
他们主要的食物来源还是要依靠狩猎。
每一年因为狩猎出现意外,受伤死亡的勇士。都不在小数。
而且他们死了也就死了,顶多有人安慰几句,或者部族给一点点食物作为补偿而已。
但是现在汉军的条件实在是太惊人了。
战争伤亡在所难免,但是受伤了和战死了,确实可以给家人留下大笔的钱粮,足可以好几年衣食无忧,这个条件他们连做梦都没有梦到过啊。
如果换做他们孟获享受反正各种待遇,那他们打起仗来也会不要命的。
祝雄看到到了现在孟获还是死不悔改,依然要拉着别人和汉军死拼到底,也就不准备再多说什么了。
因为他知道,哪怕他说的再多,孟获也会一条路走到黑。
所以祝雄直接就发话了。
“好了,既然关于这个问题有了不同的意见,那就按照以前的规矩,大家一起举手表决吧。”
“孟获洞主的意见是和汉军死战到底,有同意孟获洞主的,准备和汉军死拼的,请举手吧……”
祝雄说完之后,就准备看看到底有多少人选择支持孟获。
结果在祝雄发话之后,举起手的人却是寥寥无几,而且都只是孟获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