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雷!右舷!”
鹰号航空母舰舰长迪伦上校努力保持着从容不迫的状态,下令机动规避。
明军飞行员们可以清晰的看见海面上正在向西北方向航向的A舰队的战舰,她们不断闪烁着开炮时的显眼火光。
“咚!!!”
由于船舵和螺旋桨受损,鹰号这一次面对空袭的机动规避效果不佳,她又被命中了2枚航弹和2枚鱼雷。
阻力瞬间大增,整架飞机的俯冲速度因此减小,但也更加稳定。
不同于影视剧的景象,因为砰砰炮暂无曳光弹,同时也不存在近炸引信,所以并没有那种“漫天曳光弹和爆炸黑云充斥天空”的混乱样子。
“他们在投掷鱼雷!”
太微左垣号“东上将”队一分队的三架舰载俯冲轰炸机作为全队先锋最先发起进攻,在即将飞抵鹰号时便当即转为俯冲。
他的话未说完,郭佑钧就拉动了投弹杆,随即拉动操纵杆向右上方改出。
激烈的攻防交战持续了大约十分钟,明军机群来得快去得也快。
这些三七式甲型鱼雷轰炸机迅速转为“”形的左梯形阵型,由巡航速度提升至350㎞h的海平面极速,向着英军舰队径直扑来。
2月27日8:07,最终打破侥幸心理的梦魇们抵达了战场。
客观来说,在大战早期,多管联装的砰砰炮其实并不差劲——火力凶猛、威力强大。缺点只是它的炮管较短、弹药较短,初速只有每秒七百多米,无法有效打击中距离的敌机。
在二者的加持下,明军鱼雷机可以在至多400㎞h的速度、150m的高度投放鱼雷,而不会导致鱼雷出现故障。
航空母舰时左时右的来回转向把官兵们晃得东倒西歪。
A舰队官兵们并不知道,为了阻止新加坡、关丹的英军飞机支援他们,转场至哥打巴鲁机场的空军第二轻轰炸支队在凌晨对两地进行了空袭。
明军现役的三三式乙型448㎜航空鱼雷最大航速44节,航程1600米,不过因为有头部减速盒和尾部稳定盒的缘故,它的投放限制比其它国家更少。
这架俯冲轰炸机以大约460㎞h的速度投下了一枚250㎏穿甲爆破弹,然后成功拉起,加速飞离。
“哦,看到信号旗了,他们没有沉没风险。”
高度1500米。
“喔——”
巨大的爆炸当场把它炸成了两截,蓦地一下就摔进了大海中,铝制蒙皮碎片像雨点似的落下。
在这些来袭飞机抵近至MkV砰砰炮的射程内之前,英军水兵们发现他们除了干瞪眼之外无事可做?
他伸手拉开了一个开关,随即,机身两侧的空气刹车减速板便打开了。
另两架飞机也先后投弹,其中一枚轻松贯穿了木质飞行甲板与薄薄的钢架,然后在机库中起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