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走了数百米,风中似是传来朗朗读书声,还都是孩童的声音,小宝探头一看,只见一片建筑物。
院墙漆成淡蓝色,中间大片空白还绘上了孔子和七十二贤的画像,在一大片灰青色的建筑群中极为显眼。
读书声正是从里面传来的,不用小宝发话,仲阳就先笑说:
“这是新建的小学堂,外城七十二区,共建了十八所小学堂。”
“姐姐忘了吗?之前您召集户部和万书阁,开儿童启蒙教育大会,特在外城新增十八所小学堂,年满七岁的孩童都能来读书。”
冬素笑道:“自然没忘,墨门参与城建,进度快很多啊!”
仲阳又摆出一幅小老头的模样,轻叹道:
“可惜夫子不够用,要我说,最少也要举人才能在城区学院做夫子,现在很多学院的夫子都是秀才。”
冬素点一下他的额心:“再皱下去,小小年纪就有川字纹了。大宝就是学你的,最爱皱眉。”
“放心,现在不是人才不多嘛,一些镇上连童生都能当夫子。再等几年,万书阁和几大学院培育的人才多起来。”
“以后夫子要像官、吏一样,经通考核,取得教师证书,才能入职学院教书。但这几年嘛,没办法,秀才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仲阳略带骄傲地说:“那我也能去当夫子。”
小宝很高兴:“小舅舅来当小宝的夫子好不好?”
当走过外城区最独特的地方,‘公交车站’时,小宝兴奋地非常去坐一回,冬素只得用下次和父皇、哥哥一起来坐。
因为有轨马车在基地太受欢迎,并且从未出现过安全问题,她便准了工部一而再的申请,在外城区建一条有轨马车道。
以后世公交车的模式,设置固定站台,供乘车乘坐。目前有轨马车是最受市民喜欢的交通工具,价格便宜。
且外城七十二区都有站点,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体力。
冬素觉得这有轨马车,就是工业革命的第一道战线,已经让这座城市有了点科技感。
可惜钟表的制作还没啥进展,另一个极具科技感的钟楼,竟然还得靠人手工来调整时间。
因出发的早,到山庄时刚好正午,沈爷爷和沈父早就带着家人等在大门外,小满和二姨母、三姨母的身影都在其中。
没看到蒋氏,不过冬素一点也不奇怪,她就是这样的性子,肯定会说,哪怕冬素是皇后,也是我女儿,哪有娘去迎女儿的?
冬素才不跟她计较这些呢,最好她全程别出来也行。
小宝很有礼貌地叫‘太爷爷好’‘姥爷好’,冬素完全没摆皇后的架子,她庆幸没带礼部官员,否则礼部官员肯定会让沈家人先给她行大礼。
她笑着上前扶阿爷,阿爷却不让她扶:“还没老到要人扶,来小宝,太爷爷抱好不好?”
阿爷黑瘦了一些,但腰背依旧笔直,骨头重重的,整个人像一棵苍颈松树,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冬素最喜欢阿爷的一点就是,他永远都很有精神,看到阿爷自己仿佛也有了用不完的劲。
阿爷抱起小宝,沈父忙说:“快进屋,进屋说话。”
有些含蓄地对冬素道了句:“娘娘瘦了,是不是天冷没胃口?”
沈父是唯一知道沈冬素真实身份的人,但他依旧把自己当女儿看待,可还是有些隔阂的。
对她是‘敬重’多过‘亲情’,冬素觉得,比起凌墨萧认定她身负天责,沈父肯定是打内心把她当‘仙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