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大爷工作一切正常,三大妈这里保准不会这么说。
因为现在的中秋,是一个大节。
虽然大部份单位不放假,但是许多单位都会给职工发上一筒月饼。
碰到员工多的巨型单位,则是有选择的发,老资格的和领导人员会直接发月饼。
下面的则是发票,自己买去。
以前学校都会给老师们发放这个福利,这两年开始已经没了。
没有工作的,或是单位不发的,也不用担心吃不到。
在中秋节前面一段时间,各大供销社和商店,都会上架大量的月饼满足民众过节的需求。
就是有些小贵,不仅要钱要粮票,还要再加上糕点票。
等于嘴上说不限量,可在花费门槛上给消费者设了条件。
这么大的花费,让勤俭持家的妇女们,根本没法大手大脚的买。
都是买两个散装的,把月饼切成好几份,一家子分食着吃,也算是过节了。
如果是没票的乡下,大队里则是安排人员自己做。
虽然缺糖少油的,却并不耽误大家伙过节儿的热情。
这不太甜嘴的月饼,大家儿照样吃的欢。
大家维持了这么年的过节传统,岂是月亮上没嫦娥,就能轻易舍弃的呢。
说句现实透顶的话,院里大部份有工作的家庭,他们就是能舍弃嫦娥,也舍不得舍弃月饼呀。
“凭啥不过呀,那月亮那么大,兴许那外国鬼子腿短没碰上呢。”二大妈今年家里可是能发三筒月饼的。
冲着月饼的面子,她也必须成为中秋节的拥护者。
“那月饼有啥好吃的,不就甜个嘴嘛。”三大妈嘀咕道,要真是全院都过,为了面子上过得去,他们家也得花钱买去。
坐在他们家旁边的王婶就不理解了,这家人到底在抠什么。
说他们家穷吧,录音机有了,自行车也有了。
说他们家不穷吧,在老大阎解成有票的前提下,买几个月饼的事还要计较。
“妈,咱爸发的话,升哥那张票还买吗?”阮巧珍问着自家婆婆。
“买,干嘛不买,又没规定月饼只能中秋吃,吃不完的,到时你跟云儿,每天一人一块儿。”王婶转过身子,对已经成了媳妇儿的侄女,温声回道。
阮巧珍轻轻摇头,看了眼坐在前面的公公和丈夫。
对婆婆说道:“您跟爸把我当亲生女儿待,吃独食,我心里过意不去,还是一起分着吃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