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爱说尽人力听天命,我却想跟这老天争一争。
关于高中举人,我势在必得。
进了府城,我和大哥找了一处客栈,名约同福客栈,离考场不算很远,每日住宿费一百文银钱。
我本意住两间,大哥却坚持只要一间。
最终我也没能扭过他,还好客栈的床比较大,就是大哥的睡姿着实有点差。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乡试那天。
相较于县试,乡试明显要求得更严,半夜就要开始点名入场。
每个县的教员们都会固定站在一个地方,手中举着木牌写上本县的县名,方便本县的学习寻找。
乡试每次连考三场,每场三天。
开考前,每名考生获分配贡院内一间独立考屋,称为“号舍”。
开考时,考生提著考篮进入贡院,篮内放各种用品,经检查后对号入座。然后贡院大门关上,三天考期完结前不得离开,吃、喝、睡都得在号舍内。
还好我拿的不是臭号。抽到号之后我庆幸的看了眼手中的号牌,心有余悸的找到自己的号舍。
整整九日,炎热的天气似是要把人都烤熟,每顿饭我都是就着水才勉强咽下客栈为学子准备的烤饼。
虽然容易保存,吃下去真心咽的慌。
从考场走出来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好像住了九天的牢狱,答完题核对好答案,誊抄在卷面上。
交完卷子以后只能先待在自己的座位上,硬生生忍受着周围传来的各种臭味。
18、
八月底,府城放榜。
县衙最先收到消息,整个清平县中了五个举人,我也是其中一个,乡试第三名。
喜差到村子里报喜的时候,我正在为最后一本话本收尾,日后如果做官,绝对不会再碰此道,对此书坊老板也表示理解。
自古民不与官斗,更何况我素来与书坊交好,这个时候他不会想不开的为难于我,毕竟对他而言并没有什么好处。
他日若是我高中进士,他还能借此向众人介绍,我曾经最爱到他的书坊买书。
一时的利益与长远考虑相比,根本不算得什么。
我平静从容的接受着众人的道喜,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赏银分给了前来报喜的喜差。
爹娘得知我高中举人后,特意将县里的生意关了两日赶回家,准备摆三天的流水席,宴请村里的老少妇孺前来参加。
也就是我爹口中常说的要回馈乡邻。
人永远都这般现实,如果我没有高中举人,还是当初那个籍籍无名的小秀才。
村里人还会用那种鄙夷的神色瞧着我,打心里瞧不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