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就起床的爹爹和大哥分成两路卖对联,不到晌午就赶回来家。
放在桌上的铜板竟有432枚,抛去笔墨纸砚的花销,最少能赚300文。
300文铜钱,一个壮劳力在县城打短工一天最多也才50文,短短一上午家里就净赚300文,这买卖不要太划算。
我娘喜滋滋的将钱分成三份,大哥一份,我一份,二老留一份。
吃过晌午饭又马不停蹄的坐着驴车赶到县城租了个客栈,连着两日我爹和大哥守着我将买来的红纸马不停蹄的写完一张又一张。
写的我手腕发酸,连功课都没时间复习,更别提答应书坊老板下个月要交的新话本。
我给爹和大哥出了个主意,我可以帮忙找几个想补贴家用的秀才,把红纸批给他们赚分红。
我爹摇摇头说:“一副对联一共才卖两文钱,对半分哪还有赚头。”
我哥听了却眼前一亮,反驳道:“县城的对联通常3文钱一副,还是写的最普通的那种,我们可以沾上金箔写对联,大的8文钱一副,小的5文,肯定会有人买的。”
没想到大哥为了赚钱娶媳妇脑子竟然如此灵光,连我都想不到的主意竟叫他想了出来。
我一脸佩服的看着他,爹爹也一脸欣慰的朝他点点头。
随后我们几人分头行动,我负责联系读书人,我哥负责买写对联用的所有东西,我爹则负责去各个卖对联的小摊打探。
结果与我们之前预料的差不多,腊月二十八那日,爹和大哥收拾完东西回村,买了两大包年货。
有棉花,有布匹,还有肉,红糖,瓜子花生,除此之外,到手的银两还有5两,这是抛了所有花销纯赚的。
这次娘直接把银钱收起来了,没有给我们分,娘说:“家里用钱的地方还多,这笔钱得由我保管,等以后分家时再给你们”
爹爹,大哥,我都笑着点头表示认同。
这一年的春节是我有记忆以来过得最好的一年,不仅吃的丰富,最主要的是一家人对以后的日子充满了盼头。
爹娘盼着我哥娶妻生子,盼着我能考中举人。
大哥盼着能早点将心上人娶进家门。
我盼着一家人能永远像现在这样和和美美,热热闹闹地生活下去。
开春我坐着驴车回了县学,抓紧仅剩不多的时间拼命一般啃起了书本。
学堂里再也没有嬉笑打闹的学子,所有的学生恨不得把吃饭睡觉的时间也全部用来读书。
毕竟举人和秀才之间差的可不止一点半点。
16、
二月初十,小湾村漫山遍野的杏花迎风绽放。
远远看去,像下了一场粉色的花瓣雨,简直美极了。
我刚把最新写完的话本交了稿,然后拿着上一本话本结算的分红回了家,大哥要娶亲了,我这个当弟弟的怎能不在场。
周家给大嫂带回比一般人家都要厚上几分的陪嫁,听大嫂说还有给了他们三两银子压箱底,想交给娘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