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照顾爷爷、奶奶,小明拒绝了住在学校的机会。
每天早上,他早早就起来了,为爷爷、奶奶做好一天的饭菜,放在固定的地方。
让虽然瘫痪但眼睛还能看得见的奶奶,躺在床上,指挥眼睛失明但腿脚还能移动的爷爷,拿饭碗吃饭。
为了不耽误学习,六年来,这孩子每天都是跑步上学,几乎很少迟到,学习成绩也很好。
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个孩子用辛苦积攒下来的十几元钱,为奶奶的生日买了一个蛋糕。
生平第一次,老人见到蛋糕的样子,竟然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
等小明点上蜡烛,让奶奶许个愿时,周海洋看到,电视里的老人家已经泣不成声了。
周海洋在永梁宾馆的住处,看着电视,一个人看得泪流满面。
他心疼,心疼这个孩子,心疼这个家庭的不幸。
他感到惭愧,为这样的家庭,这样的老百姓,竟然是今天永梁老百姓的真实生活。
而与此同时,《永梁日报》和永梁电视台,却在掀起一股学习乡镇少年邱小明先进事迹的高潮。
《永梁日报》为此特意编发的新闻标题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少年》。
周海洋不看则已,看了,心里气更是不打一处来。
他立即拨通了市委宣传部部长兰齐的电话。
周海洋在电话里说道:“老兰啊,这几天的新闻你看了没有?关于邱小明的。”
兰齐见是周海洋打来的,口气又是空前的严厉,就知道坏了!
心想,是不是这几天的新闻宣传,并不对周海洋的口味?
连忙解释说:“书记,我看的不仔细,怎么,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请书记明示。”
周海洋沉声说道:“老兰啊,邱小明这个典型,是不错,体现了永梁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但你想过没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却要独自撑起一个家庭,这是永梁的荣誉?还是耻辱啊?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永梁的老百姓,是如何在生存线上挣扎。
这是永梁各级领导干部的耻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耻辱!
难道我们还要让这样的孩子,永远自强不息下去吗?”
兰齐也是从省里下派的,原来在省委宣传部当了十几年的处长、副处长。
50多岁了,才得下派,到了永梁,升了个副厅级。
他那个宣传部,实在也是个没有多少实权的部门,管了一张报纸,一个电台,一家电视台。
永梁又是个落后的地区,报纸、电视台的广告收入都不高。
最好的是电视台,一年也不过一干多万,比起富裕的地市,是差的很远的。
他平时没有多少油水可捞,只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收拾收拾那些下属单位的一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