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白终于算是稍展现了一点治国之臣的才干了,还学着举荐人才。
“我这么做,除了出气,也因寒门举子在长安真是太难出头了,只能投奔边镇。与右相尽用胡人为边镇的道理一样,这些人孤寒无倚,唯对圣人忠心耿耿。比如高适,他虽写了《燕歌行》这样的诗,不满的其实是有人阻挡他报效君王,实则他比旁人更要忠君,圣人一见他便知。。。。
“召礼部尚书崔翘觐见。
“臣见过圣人,请圣人春安。”
崔翘有些憔悴,他这些日子并不好过。
虽然知情人都明白他是被裹挟了,但事实就是他的名字已被用来倡议科举多提携寒门士子。因此已经有一些世家官员们认为,若不给崔翘一点惩罚,便是助长那些鄙夫的气焰……简直太荒唐了。
“爱卿不必多礼,有封奏折一直押在中书,朕召你来一问。”
“是。
李隆基低头饮酒。
高力士问道:“敢问崔尚书,驸马张珀承认,是他让你给薛白一点教训,你可是因此出题使他犯讳?”
“是老臣糊涂。”
“梨园无旁人,崔尚书说话莫太不爽利,陛下问,你就答。”
“是,是张驸马所言。”
“张驸马要你如何
崔翘不敢答,却还是道:“他说薛白欺君,不能真给了状元,让他弃考也好,不中榜也好,总之不能让此子得逞了。
既然如此,你为何又点他状元?
“是…。右相吩咐的。”崔翘道:“右相说,圣人心意就是如此。”
“这般一说,张驸马没错,右相也没错。”高力士道:“你先听张驸马的,后听右相的,你也没错。”
“老臣有罪。”崔翘道:“老臣有罪。”
李隆基这才来了兴趣,问道:“你罪在何处?
“老臣主持春闱,没能处理妥善这些事,请圣人治罪。”
李隆基笑了笑。
他虽是天子,还真捉不出崔翘的错处来,要错,也是天子错了,毕竟全都是顺着天子的意思办的嘛。
“赐座。”
“老臣谢陛下恩典。”
李隆基道:“朕听闻,爱卿为国取士,唯才是举,认为该增加寒门举子中榜名额,朕为何未看到奏折啊?
“陛下误会了,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