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马上就要年关了,你家子女今年都回来过年吗?”
老张的手中,不知道何时多出了一袋炒熟的带壳花生,他给茶水铺的顾客们,每人都发了一把。
尤其是到了王凡这里,他生怕对方不够吃,又给多抓了一把。
“嗨,别提了,昨天刚给我打过电话,说今年不回来过年了。”老李叹息一声,眼睛里满是失望。
“谁又不是呢,我们家的那几位,今年也不回来了。说什么想多赚点钱,我就纳闷了啊,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在外边赚钱,咋过年还赚不够的钱呢?”老赵同样埋怨道。
大家闻声,像是引起了共鸣,立刻就打开了话匣子。
他们这些老人,几乎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子女都没有陪在身边。
有的是进城务工去了,有的则直接在城市买了房,安了家,彻底告别了小镇。
很多的年轻人,在见识过城市的繁华以后,几乎没有人在愿意回来了。
整个小镇除了老人,妇女,儿童,几乎看不到年轻的面孔。
王凡没有参与他们的谈话,而是默默的拎起茶壶,看到谁的碗里没水了,赶紧把水给对方加满。
老年人的话题,来来回回就是这么几个,子女,健康,怀念过去。
“王老汉,年关你家子女回来吗?”
就在这个时候,剃头的老李,目光看向王凡忙碌的身影,突然开口询问道。
“我没有子女。”王凡笑了笑道。
但是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原本嘈杂的茶水铺,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王凡开这家茶水铺,已经快有一年的时间了,他们这些老顾客,也确实没有听说,对方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亲人存在。
甚至在中秋节的时候,王凡都是一个人孤零零的在茶水铺度过。
“没有子女好啊,有的一些子女,有他们还不如没有他们呢。”
老赵和家里的子女,一直都不是多么的和睦,所以这个时候,他立刻开口说道。
众人闻声,对他的观念,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
最终大家争执的唾沫横飞,面红耳赤,茶水铺又恢复了热闹。
临近中午,这些老顾客们,很自觉的离开了茶水铺,全都回家吃饭去了。
他们吃过午饭,在家里午休一会儿,还会继续来茶水铺待着。
王凡的午饭很简单,他给自己做了一碗面条,就着一些辣萝卜,就这么简单对付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