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符合他们为了战争理念的决策权后移规律。
他那是安史之乱前的李隆基啊,大唐帝国的权力仍旧牢牢把持在他手中。
唐肃宗李亨就不行了,虽然也可能有决策权,但……各地的将领已经不听了。
随后就大唐中晚期,节度使们自己又拿回决策权。
这种权力丢了可没有那么容易拿回来。
但如果保持格兰特他们说的这种战争框架,战争决策权……还是牢牢控制在皇帝手中,哪怕皇帝打了很多次败仗,也依旧享有最高决策权,背负最高战争责任。
藩镇做大和节度使可能的确没了。
但皇帝要多打几次败仗,自己怕也是没了。
国家整体也就没了。
战争的赌注,也越来越大了。
【唐僖宗李儇:朕……感觉理解了。】
朱厚照这下真的是理解了,总之还是要看权力集中,集权越厉害,就掌握越多的决策权。
他们这边,抛开乱世……其他时间都如此。
只是有些时候,前线消息没那快送达,皇帝不能决策而已。
基于此,太宗、宣宗等人才会那么喜欢御驾亲征,主要就是为了及时决策。
放开决策权,就会导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也才导致军权旁落,会诞生那么多名将。
【美烈祖·路易十六:李陛下,你懂了吗?我怎么感觉依旧没懂?罗斯福说,一切变了,一切又好像没变,格兰特也说没变,到底是什么?】
这会儿,路易十六反而越发迷惑了。
这个话题太高端,也太绕,他听得云里雾里的。
【美太宗·杰斐逊:路易十六陛下,这是军事和权力的运行逻辑,你听不懂,也正常吧。你只需要大概记住,之后讲给拿破仑陛下听,他可能就明白了。你把所有军事指挥权、决策权,交给他,就对了。】
杰斐逊立即宽慰他。
【美太祖·华盛顿:路易十六陛下,你要庆幸格兰特他们说的这一切,在我们这个时代还没有到来。否则,摊上您这样的君主……将会是整个国家的灾难就对了。未来的战争发展,很显然也在逼迫总统这些,不得不变得更加优秀。】
路易十六一出来,又是一个好的反面案例。
华盛顿他们一想,最终决策权在路易十六身上,一下子懂了。
【美英宗·克利夫兰:的确,大家如果不懂,带入路易十六陛下,可能就懂了吧。这也给了我一点启发,想要加强总统权力,从决策权出发,我们也必须发动战争是吗?】
克利夫兰反而感觉也收获到了一些东西。
【美世宗·罗斯福:似乎,的确如此。】
【美厉宗·格兰特:本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