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这艘无敌战舰前行的时候,有的人终究还是被甩下了。
不,准确的来说。
是他主动跳的船。
因为他认为,新世界已经没有能够载他的船了,旧时代的残党——浙东四夫子之一,一代大儒宋濂。
宋濂最后选择了卧轨自杀。
要知道卧轨自杀的整个过程会让人感到非常痛苦,远不是一些想当然的一瞬间就死这么简单。火车驶过时会产生极大的压力和冲击力,那种痛苦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得住的。同时,在等待火车到来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感到极度的煎熬和恐惧,即使只等待五分钟也可能感到无比漫长。
宋濂以这种一种极其痛苦、惨烈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
他同样想用这种方式,来给朱元璋做最后的劝谏。
奔腾的火车,从他身体上呼啸而过的瞬间,不知道宋濂是否也会想起从前。
那个因为博闻强识,被称作为神童的自己。
那个当朱元璋问他天象征兆时,说出那句身为皇帝受命于人不于天,做事不必受天象的影响的自己。
那个面对东瀛使臣高价求文,断然拒绝的自己。
那个坐着马车,如丧家之犬一般从扬州离开的自己。
那一天,好像也听到了列车呼啸而过的声音。
只是没有今天听得这么清楚。
呼啸的风声戛然而止。
殷红的鲜血染红了铁路两旁不远处的小黄花。
宋濂的葬礼,朝廷上的文臣们基本上都去了。
然后就是以方孝孺为首的那些读书人。
场面很大。
由此可见,宋濂在这些读书人心中的地位。
要知道这还是在杨宪新学推行的今天,如果是发生在原时空,绝对会发生满城读书人默哀的场景。
唯一可惜的就是,身为皇帝的朱元璋并未亲至,如果是宋濂是正常情况下走的话,朱元璋肯定是会来的。
毕竟宋濂不仅是朱标的老师,而且对于大明也曾做出过不小的贡献,前朝的《元史》就是在宋濂的主持下修订的,除此之外《大明日历》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可他最后选择卧轨自杀这种方式,等于是公然当着全天下人的面挑战朱元璋即将推行的工业改革,这无疑是彻底触怒了朱元璋。
正在气头上的朱元璋,又怎么可能会来参加他的葬礼。
不过好在,太子朱标来送他这个老师最后一程。
见到朱标,在场众人纷纷行礼。
朱标默默走到了灵堂,对着宋濂的灵位,
敛身,然后行以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