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代表的可不是他个人。
这一次君臣谈话,可以说是相权与皇权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朱标走进大殿时,发现朱元璋正在默然看着眼前锦衣卫送来的秘奏。
“父皇。”朱标欲言又止。
朱元璋抬头起头,看了一眼朱标,平静道:“老大,没事。”
“只要咱还活着,这大明的天,就翻不了!”
从太和殿离开后,朱标并未返回东宫,而是让下面的人安排准备去一趟扬州。
朱标知道自己父亲的性格,为了达到心中想要达到的目的,朱元璋是真的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朱标不担心朱元璋的实力。
可他不想让朝堂产生太大的动荡,尤其是在如今大明蒸蒸日上的情况下。
在没有发生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情之前,朱标打算去找杨宪。
在他看来,杨宪一定会有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难题。
这就是朱标与朱元璋最大的不同。
扬州,神侯府。
杨宪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快就又见到朱标了,不是刚帮他们解决了那些读书人的安置问题,以及隐藏的胥吏之害吗。
看朱标神色匆匆的样子,遇到的问题显然还不小?
杨宪将一杯茶,端到朱标身前,开口道:“是朝堂那边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吗?”
朱标没有开口回答,而是从怀中拿出一份联名奏章递给给了杨宪。
杨宪接过一看,直呼好家伙,这些文官竟然就胥吏改革一事,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写了上万字。
从盘古开天辟地,一直写到了现在。
前文全都是大段大段的废话,后面才是提到诸多的弊端。
可绕来绕去,还是那老几样,没有丝毫新意。
无非就是胥吏下贱,抬胥吏出贱籍,升胥为官,万万不可。
然后就是这些胥吏卑劣,朝廷不得不严加防范,要给吏一个低贱的地位,让他们只能处于低位,抬头就是天花板,不得往上走。
等等。
最后便是几十、上百官员的怜悯落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