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礼因为平定农民暴动有功受到嘉奖,他的部队虽然还打着“淮西营”的旗帜,实际上已经被批准扩为独立团。
他却从暴动事件中看出些教训,经过和兄长、三太公商议,他将三河原地区的武装分成三个部分。
原保境队名义上改编为武装警察治安大队,由熊大眼做大队长、苏先生任副职,下辖三个中队一个直属队近七百人规模。
保安大队仍改回原来称谓“自卫团”,编四个大队,各辖三个中队,各中队下设四个小队,加上直属队、水运中队、河防中队共一千一百余人。
其中水运和河防两个中队仍由刘五文负责。
以淮西营为核心组成第三区保安部队主力,辖黄清水的一营、许大虎的三营和杜石峰的四营,分别驻守在周家桥、孙集和高塘。
直属队是事实上的二营,队长是独眼老陆,随团部驻扎在西土围及横渠一带。
还有个营级的单位名义上叫补充大队,由李雄指挥,其中一个中队由罗芳带着仍驻守在凤凰坡,另外两个中队长分别是郭如同、卢天合,驻守东店和西陈家集。
这个补充大队实际是全团的预备队。仲礼雄心勃勃地计划将这个团的人数在一年内达到正规军团级编制的四千人!
然而要支持这样一支武装力量的存在没有金钱和粮食是不行的,县里和地方上拨来的款项仅够维持两千人用度,其它的必须仲礼自己想办法。
他和兄长商量后,联手向乡里买下了魏公渠以西到项家台、东店以东到河岸间各五千亩沼泽、滩涂。
兄弟俩五、五分摊,将这块地面划为本乡自卫团的“饷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约定这些地归地主所有及管理,收成二成归本主,另外二成做“囤粮”,其余是补充队伍,这样大约又可以解决两千人的吃喝。
再加上仲礼在西土围到韩家台一带开辟的三千多亩荒地,队伍的粮食来源完全不成问题,何况陈家还源源不断地收购、储备?
至于薪源仲礼一方面派警察大队在道口、码头收税,更多地通过兄长在各地设立买卖,进行粮食、布匹、竹器等的交易。
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来自庄台那边的肉食品、乳制品、蜂蜜和茶叶买卖,那些在这一带既稀罕,同时也是极赚钱的货物。
仲礼似乎打土匪上瘾,接连敲掉了本县四、五支流窜武装。
收到大笔的赃款后少部分上缴或打点,大部分则用来通过已经转业在蚌埠开贸易公司的军需官李杜星之手变成军火,使他可以逐渐完成自己的扩军计划。
这么一来,所有的土匪盗寇都对三河原地区避而远之,第三区在这动乱的年代里有如一片桃源地,简直可以夜不闭户了。
陈仲礼心里并不把小寇看多重,甚至不担心红军会找他的麻烦。
有人说第三区乃是“赤匪难以染指的铜墙铁壁”,被他撇撇嘴说:“屁话!赤党有脑子不会来自己找麻烦,倒是范家台的周家比赤党要麻烦得多!”
周家是皖西第一大户,号称有精兵一万,实则控制着保安旅约五千人、铲共团三千、自卫团约一千左右的乌合之众,虽然战斗力不十分强悍,不过人多、枪多、钱粮充足。
因为远亲周富一被陈家排挤的缘故,所以早有不和的种子,彼此常常冷眉相对。
在仲礼心里早把他们当作大患,因此不得不扩充兵力预防、自卫,倒不是他喜欢穷兵黩武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