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绝对没有串通御史,一起联手上疏纠劾钱威和白榆!”
看着逐渐失态的朱希孝,老指挥张爵和钱威仿佛旁观者清,两人心里不约而同的产生了同样的疑问:这真的是巧合么?
虽然两人的政治天赋都很一般,但作为老江湖,他们也都明白一个道理,政治中越相信巧合死的越快。
钱威隐约知道,白榆先前暗地里找御史弹劾自己的事情,准备把这当成一个“加分项”。
道理很简单,一个能被御史弹劾的锦衣卫官,才更容易获得皇帝青睐。
但后面呢?朱希孝为什么也像是“失了智”,跟着上疏弹劾他钱威和白榆?
一方面是受到了白榆当众殴打袁千户的刺激,另一方面是听说了老指挥张爵和他钱威联手占位的密谋。
所以朱希孝才会进行反击,上疏检举他钱威和白榆,以此树立威望,打击他钱威的势头。
但现在回过头再看这个“反击”,似乎更像是白榆故意引蛇出洞,勾引朱希孝出招反击。
只要朱希孝一出手,就能和御史弹章呼应上了。
到此钱威钱指挥终于恍然大悟,难怪白榆当初不顾后果的当众殴打袁千户,难怪白榆故意把己方密谋散布出去。
都是为了给朱希孝动机,让朱希孝忍不住出手反击啊。
老指挥张爵也渐渐的琢磨出味道了,后背冒出了一层冷汗。
难道白榆听到西城街道房官军哗变的消息,就立刻开始布局了?
别人全都把这事当个乐子看,就白榆把“坏事”变“好事”,从中看到了机会?
这白榆也太能算计了吧?幸亏自己默认了白榆和钱威二人的举动,不然这算计落到自己头上的滋味可就难受了。
难怪陆炳都被气死了,这气得实在不冤,换成自己这七十七岁老骨头也未必扛得住。
此刻大堂中,只有朱希孝的解释声音在回荡,“千真万确是凑巧!在下区区一介武夫,如何能指挥动几个御史?”
李芳不耐烦的说:“已经问完你了,你先闭嘴吧,不然干扰我奉旨问话!”
然后李芳对张爵继续问道:“有御史弹劾钱威和白榆在乐户中胡作非为,你知情不知情?”
张爵如实回答说:“当时钱威禀报过,我自然知情,而且也同意了。”
这个回答让李芳非常意外,没想到张爵竟然直接承认了“同意”,他还以为张爵会推脱一下责任。
朱希孝又在旁边叫道:“包庇!这不是包庇又是什么?”
李芳没理睬朱希孝,对张爵又问:“你为何同意?这里面难道另有内情?”
张爵淡淡的答道:“钱威禀报说,他怀疑文坛复古派的宗旨借古讽今、诽谤当朝。
我们锦衣卫职责所在,对这种风声焉能不查?
所以我就同意了钱威的行动,至于他又和谁联手做事,又怎么部署,我就没必要细管了。”
这个诛心之论目前只有少数人知道,只被白榆当成了威慑性大杀器,并未广泛传开,李芳也是头次听闻。
当即李太监就站了起来,严肃的对张爵说:“查得怎样了?可有结果?”
张爵看了看钱指挥,答道:“还是让主导者钱威来回答更好。”
钱威一本正经的说:“最早是白榆向我举报复古派宗旨不纯,因为曾经共事彼此熟悉,所以他信得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