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着齐人之美的,可一提出来,郭四豆他娘受不了,让他写和离书,四个儿子也得跟着她,不然就闹出去,让他和那狐狸精都没脸面,在镇上没脸活。
也许是正合那女人之意,不用愁旁人跟她肚子的娃儿抢,自己也独享正妻之名,就撺掇着把这些事了结了。
回了娘家,发现爹患了重病,就一直瞒着不敢说,在家一段时间,爹走了,娘还在。
而那些兄弟和宗亲得知她和离了,就要驱赶她,娘倒是个护犊的,几个亲儿子都听媳妇的,把他们俩老当累赘了,甩来甩去的,只有女儿是真心肯养他们俩个老的。
想着女儿还有四个娃是孝顺的,熬一熬带大了,以后日子也差不了吧。
就带着女儿去远嫁的妹妹家投靠,没想到,命好,早早离开,不然就惨死在屠刀之下了。
郭氏是个厉害人,磨的豆腐好吃,教儿子也是严格的。
没有豆子那几年,就在山里寻了好些果子,琢磨着弄成豆腐块状,教会大伙添了几道能饱肚子的饥荒食,这等功德,大伙是记在心里的,对郭家记着好,平日见面都是礼让三分。
三年一攒,大伙种的东西攒到后,就开始以物换物的买卖。
郭家就是用豆腐跟猎户家换肉吃。
有啥新鲜事儿,常小庆都是从住在村头的郭四豆嘴里听来的。
小孩子嘴里就爱没停地嘀嘀叨叨,这会听他说,
“小庆哥,大家都不想离开这里,所以,我们村以后叫大帽山村了。”
原本,大伙都是进山来躲躲的,一晃几年过去,娃儿在山里长大,不用交税,不用担心受怕地被人抢劫,聚居大帽山的人家,都提议在山里落村,不肯再搬下去了。
下了山,这落户籍的,少不得要大折腾,花钱费力四处求人办事的。
前不久又组队一批壮年去山下打探外面的情况,依旧有不少土匪窝的存在,只是躲了起来。
半夜里袭村,抢妇人、抢粮食,抢完就躲。
朝中出了军队平匪,可那些妇人被辱后,有些回家被关起来就发疯了,有些没脸回家在半路上自杀了。
这世道,女子生存本就艰难,大帽山的村民听了,妇人不愿下山,老人和小孩也走不了多远的路,总不能把一家拆散了过吧。
权衡利弊下,深山里,除了出行不便利,想换些东西困难,其他的,倒也没什么。
就商议,集村里的壮年,每年春秋下山换物两次。
出行的路引没有,他们不能去有官兵的地方,只能去小村道的村集。
山户哪里都有,只要不碍着别人日子,老百姓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几年,不少村子遭了难,曾经好生活的人家,沦为山户,底层人家大多是同情的,谁能知道,下一次,遭罪的会不会是自己呢。
“村长爷爷说,这个山像个大帽子,保护着我们不被外人发现,所以要叫大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