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心疼宋巧,是心疼建筑队每月的高工资。
“你是心疼我?”宋巧打趣说着。
“你要是真心疼我,就少和小叔子通书信,”
“他被苏钟军的战友安排进陆军,那是磨砺他,别溺爱着又给我们惹出什么是非。”
苏母被怼得差点喘不上气。
看着宋巧上楼的背影,啐了一声:“真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半月后,建筑合作社在渔村被揭牌。
妇联的宋巧和杨主任作为代表出席。
在场,公社的书记宣布合作社的人员结构,大家伙惊讶看向宋巧。
竟没有宋老师的名字。
人散去后,刘桂湖、张菊这些人围着宋巧。
“宋老师,你走了,咱们怎么办?”
“对啊,乐县昨儿来电报说准备修米粮仓库,问咱们能不能安排五六小工去呢。”
“咋办?离开咱们谁,地球都照样转的!”
这会的宋巧已经想开了,山不转水转,来路总是光明的。
“你们别忘了我教你们的,也勿忘初心。”宋巧看着合作社的牌子感概万千。
成立合作社的敏锐并不是空穴来风,很快就传出收紧工农兵考试的风声。
书店也出现文化知识的书籍。
因为书中的时间线和现实不太一致,宋巧摸不准多久会恢复高考,可从种种迹象来看,应该快了。
现在没了建筑队,她是一身轻松。
不用想去哪里找工程,什么样的成本控制才能利益最大化,更不用和原材料供应商来往。
成立合作社确实是正确选择。
合作社的关系网更为广泛,成立不到一月就已经找了三个工地,对外又招聘十个妇女。
昨晚她收到冉氏饭庄的电报,老爷子为了省钱简短说了一句。
“欲收回,速来。”
今儿吃过早饭,把两个孩子送去学校,自己跟妇联的同志打声招呼后,坐船去了市里。
时间还早,她应下哥哥的请求去暖壶厂大院找嫂子林倩。
“还没消气?”
林倩开门后,宋巧看着她阴沉的脸开起玩笑。
“当初真不应该劝你买房,你这一生气就来市里,我哥是天天找我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