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区、工厂区、服务区、专家宿舍、军人居住区、军事重地区划分明,井井有条。
街道上跑的最多的,是自行车和人力三轮车。
路上看到好些人在排队打水,靳教授道:
咱们喝的是海水净化水,每人每天可领半壶凉水,半壶热水。
很多人拿着锅碗瓢盆往一个大大的彩钢房子走,小昊问道:
那边儿是干什么的?
统一做饭的地儿,用得是沼气,每家每天给半个小时做饭,麻烦是麻烦了点儿,总算不用到处找柴火了。唉,能源匮乏,现在已经很不错了。
对此,靳教授深有感触,没了左灵的帮衬,老俩口想吃口热的都难。
虽说军方对他们这样的专家政策上有倾斜,但基地那么多人,总有关照不到的地方,若说基地谁最盼着左灵一家回来,非他们老俩口莫属。
那边儿是伙房,可以用贡献值买饭,贵不说,还没啥可买的。去买饭的,大多是小年轻,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
生活区一水的六层钢架结构简易楼,楼梯在两侧,每层都有一个长长的露天走廊。
走廊上,有人在晾晒衣物和被褥。
每个楼之间的空地上,各有几排横杆,也可以晾晒衣物。
目测,每户不超过平,从外面看,还算干净整洁。
楼与楼之间的侧道上,每四幢楼共用一个公共厕所。
因为用水不足,顺着风飘过来一些不太好闻的味道。
左灵他们路过的时候,看到有戴着红袖标的人在检查卫生、安全隐患之类的问题。
走了半个多小时,总算到靳教授家了。
专家宿舍区跟生活区隔开,入口有专人守卫。
访客有狼有狗,还有只胖兔子,门卫好奇地打量半天,直把狗子打量得不耐烦了,冲他汪汪好几声,才想起来把门打开放他们进去。
专家宿舍区明显比生活区的居住条件要好很多。
首先,楼高层,每户之间的间距,比生活区宽了一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