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漪说。
“静漪,我知道你现在还是一个人。”
陶夫人语气和缓了些,看了眼静漪手上的戒指。“你还在好年纪,不愁好归宿。带着遂心,你也不方便。”
静漪抿了下唇,道:“那么我是不是只能向法院提起告诉了?我是预备好走这一步的。”
陶夫人说:“如果你坚持对簿公堂,那么我们也只好奉陪到底。当然我也知道,如今程家更不比当年,闹上法庭未必有我们的好处。但你也要知道,陶家历来既不输人,也不输阵。”
“夫人,我必须向您说明。此番我除了认回囡囡,别无所求。这件事我不会借助程家的力量。法律自有规定,我自有我的原则。”
静漪强调。
陶尔安在旁边一直没有发声,此时双方谈得火药味十足,她轻轻按着陶夫人的手,说:“好了,母亲。您来不就是想听听静漪的态度吗?现在知道了不是?时候不早,静漪这里还有客人。我们先回去吧。”
陶夫人脸色严峻,但到底只是盯了静漪一眼,起了身。静漪也忙起身,她说:“不劳你送。”
尔安望着静漪,轻轻摇摇头。她神情很复杂,静漪看出来。这位陶家的姑奶奶,几乎从未在她面前有过这样的神色——没有什么事,是真正难得到陶尔安的——这让她觉得非同寻常。
她将她们送出门。
陶夫人径自上了车,陶尔安停下脚步,看了静漪。
“大小姐有话尽管直说。”
静漪道。
尔安说:“要重新做囡囡的母亲,并不是你想的那样简单。”
“尔安。”
陶夫人在车内听到陶尔安这么说,喝止。
“母亲,请让我把话说完。”
陶尔安不顾母亲的警告,转而对静漪道:“我们反对你带走囡囡,主要是为她着想。这孩子太聪明,太倔强,也太敏感……也有点喜怒无常。这也许是这些年,我们总怕她受了委屈,反而溺爱的缘故。囡囡眼下还不知道你就是她母亲,我想我们也瞒不了几天的。她知道了之后会是什么反应,现在还不得而知。怕只怕她一时接受不了,好事反变了坏事。老太太爱面子,不会跟你说这些。但我觉得让你早些了解这些比较好。”
“谢谢你,大小姐。我不愿再伤害到任何人。就是同牧之,隔了这么多年,我也希望我们彼此可以心平气和地谈事情。我不会拿囡囡来令他、令陶家为难。我回来,只是因为挂念女儿。”
静漪言辞恳切。
她知道这番话,不止面前的尔安在听,陶夫人也在听。她必须及早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果然尔安听了,专注地望着静漪,点了点头,道:“静漪,我是囡囡的姑姑,我爱她,不比任何一个作姑姑的少,也不见得会比你这个做母亲的少。”
“我明白。这些年多谢你照顾囡囡。”
“应该的。我现在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尔安看着静漪。
“请讲。”
“既然你已经回来了,有些事,我倒是建议你同老七好好谈谈。他迟迟不肯再娶,未必不是因为你的缘故。我并不反对你重回陶家。毕竟你和老七共同生活过,而你又是囡囡生母。何况当年你们两个闹到要离婚,我始终是不赞成的。这其中总有些不得已,你们两个最清楚。我的话,你仔细考虑下。老太太这样来见你,一是太意外,二也是想看看你这些年来到底过得怎样……她嘴上不说,心里也是记挂你的。你是明白人,非事关骨肉,不能如此。我早想找个机会再单独见见你,总是不巧。今日陪母亲来,我的私心也是想同你当面说几句肺腑之言,有冒犯的地方,也请你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