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公孙止自作主张,私自更改条约内容,趁机抬高价码。
一来,是想借此削弱赵宋的实力。
二来,也是想借此在蒙哥跟前赢得晋升之机。
这三条一出口,朝堂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面露惊怒之色,有的大臣甚至忍不住低声咒骂。
赵昀心中亦是愤怒不已,但想起杨过曾说蒙古国是在虚张声势,强自镇定下来,“使节所提条件,太过苛刻。”
“关于使节遇刺一事,真相已经查明,朕会给贵国一个合理的交代,相关的卷宗和人犯会交由贵国处置。”
“至于岁币之事,断无增加的可能,至于割让土地一事,朕亦不会接受。”
公孙止闻言,顿时脸色一沉,“宋国皇帝,我蒙古国大军已在边境集结,随时可以发动进攻。”
赵昀目光坚定,毫不退缩地直视公孙止,“使节莫要说笑。”
“我大宋亦有百万雄师,若贵国执意要挑起战端,大宋必将奋起反击。”
“朕答应交出梁成大与薛极等人,是因为他二人是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必须受到惩罚。”
公孙止没想到赵昀的态度如此强硬,心中恼怒不已,却也不敢真的即刻发动战争。
毕竟在出使前,蒙哥与忽必烈已告诫他,当下的西线战事吃紧,并无即刻与南朝开战的打算。
眼下皇帝赵昀态度强硬,想要解决明教木易等人,只怕还得另觅他途,不能在此跟皇帝硬碰硬。
看来要解决此事,还是要借助南朝内部势力才行。
一念及此,公孙止冷哼一声,“宋国皇帝,本使再给南朝三日时间。”
“若是皇帝还是这般态度,那本使只好传令大军南下自取。”
说罢,也不理会赵昀的反应,带着昆贡、朗达玛、普布、巴桑一众蒙古护卫,大摇大摆地离开垂拱殿。
朝堂上,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赞赏皇帝的强硬态度,有的则担忧蒙古国真的会因此开战。
赵昀看着朝堂上的混乱场景,眉头紧锁,心中忧虑重重。
此次蒙古国兵临城下只是暂时的对峙,接下来必须尽快化解这场危机,否则大宋将面临一场巨大的灾难。
而在当前复杂的局势下,究竟该如何对待明教,他心中也没有答案,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吴潜的府邸内,一片死寂,往日的繁华喧嚣已不复存在。
吴潜独自坐在书房中,望着窗外西沉的落日,心中满是不甘和落寞。
自从罢相之后,他便如同牢中猛虎,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
这时,管家轻手轻脚地走进书房,轻声说道:“老爷,门外有人自称是蒙古使节手下,说是有要事相商。”
吴潜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旋即又恢复了平静,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让他进来吧。”
不一会儿,一个身穿绿袍、眼神狡黠的男子走进书房。
见到吴潜,立刻恭敬地行礼,脸上堆满了笑容:“吴相国,奉我家先生之命,前来与相爷商议。”
吴潜冷哼一声,目光中满是不屑,“你家先生找我这个罢相之人,有何事可商?”
“老夫如今已是一介草民,恐怕帮不了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