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当奏折完全展开之后,末端却只有一个印章,没有任何批文。
弹幕:
「那个印章里刻的是什么字?」
「第一个字没认出来,第二个字应该是桑」
「我研究过小篆,第一个字有点像梓」
「我去!就是梓桑啊!」
「什么东西?!是我同人大佬的名字?!真的假的?!」
「听说这里出现了梓桑,我来看看」
原本就很多
()的弹幕一下子密密麻麻起来,大家都被这个惊人的印章炸出来了。呼朋唤友前来围观,热度节节攀升。
「这个奏折里有梓桑的印章,是不是证明梓桑就是送这封奏折给始皇帝的臣子?」
「有可能有可能,快,谁给我翻译一下开头那列文字,是哪个大臣写的奏折?」
「稍等我截个图放大看看,字有点小看不清……」
「唉,这个名字我没印象啊」
「我也没印象,不是特别有名的臣子」
「原来梓桑不是始皇身边出名的大臣啊,怪不得我们一直没分析出他的身份」
但很快又有人发现了盲点。
「不对劲,没听说过臣子会在奏疏内容后头盖章的。倒是盖章这个操作,大家难道不眼熟吗?仔细想想一般都是谁会盖章」
「盖章的话,始皇、太子和太孙都会」
「好像是一般懒得写字,就盖个章表示自己知道了那种?」
「嘶——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个章就不是送奏折的臣子的,而是属于批阅奏折的那个人」
「而且你们发现没,这封奏折没有任何批复,说明盖章就是这份的批复,越发佐证了章不是臣子盖的!」
这番推理成功说服了众人。
只是一想到梓桑很有可能是二位皇帝里的其中一人,大家就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想要让众人立刻接受这个事实并不容易,更多的人还是试图找出漏洞来。
比如: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其他人不小心盖到奏折上了?」
然而这种挣扎显得十分无力。
接受能力强的人在震惊过后,已经开始迅速讨论起进一步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