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狠的手段!
好毒的手段!
你李东阳还敢说自己没有勾结刘瑾?!
这一系列计划,难道不是你李东阳和刘瑾配合之下一手炮制出来的吗?
想明白了这些实情,在场群臣立刻就变了脸色,甚至不少朝臣都目光锐利地看向了李东阳。
说起来,前任内阁首辅刘健致仕,不少朝臣也是出了大力气。
他们抓住刘宇这个突破口,大肆攻讦弹劾刘健,使得刘健这位内阁首辅颇有几分声名狼藉的意味。
毕竟刘健在弘治年间曾经多次举荐过这刘宇,而且刘宇又是刘健的同乡,结果这刘宇收受贿赂中饱私囊,证据确凿之下,自然要下狱治罪,那么多次举荐提携他刘宇的内阁首辅刘健,自然也免不了因此受到牵连。
刘健主动提出致仕,也有因为此事的原因。
这些朝臣原本以为,顺势抓住机会逼迫刘健致仕归乡,换上谢迁这个嫉恶如仇的内阁首辅,反而更有利于他们从中牟利浑水摸鱼。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性情刚烈的谢迁直接挂印辞官,使得李东阳平白捡漏继任内阁首辅。
群臣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该死的李东阳,明明是文坛领袖知名大儒,却为了上位选择和那刘瑾暗中勾结在一起,当真是卑劣至极!
士大夫和宦官阉人,本身就是敌对群体。
不谈什么个人理念,只谈政治立场。
宦官阉人说得难听点,那就是皇帝天子的家奴,自然代表着皇权。
而文臣士大夫则是臣权,极力地争夺权力。
以前宰相还存在的时候,这个东西叫做相权,代表着臣民的权力。
而后太祖高皇帝抓住机会一举废除了丞相制度,相权也就不存在了,皇权再无人可以制衡。
皇权与臣权,天然就充满了矛盾。
而这也就意味着,士大夫群体和宦官群体,天然就是站在了对立面。
两汉如此,隋唐如此,前宋更是如此。
不知道出现了多少祸国乱政的宦官阉人!
结果你李东阳倒是好的很,暗中跟那阉人刘瑾勾结在一起,真是毫无士人风骨,全无士人底线!
汤昊注意到了群臣的异样神情,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这才是他想要看到的啊!
给李东阳扣上一个“阉党”的名头,割裂其手中权力!
阉党,指的就是那些依附于宦官权势而得利的官员。
宦官干政,阉党横行,这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曾出现,例如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十常侍之乱”,是东汉由盛转衰直至逐渐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李唐后期,宦官势力参与皇室的内部纠纷;再有大明那位赫赫有名的九千岁魏忠贤,皇帝是“万岁”,他魏忠贤“九千岁”,足见其权势之大。
宦官和皇帝的关系,就是家奴和主子的关系。
而士大夫和皇帝的关系,却是天子和臣民的关系,甚至是对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