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集薪笑问道:"见过了你,求过了事情,我就要心满意足地打道回府了,对了,稚圭就在山脚那边的书院门口等着我,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看看她"
陈平安摇头道:"不用了。"
宋集薪又道:"如今的真武山马苦玄,闭关之后破关,破境这种事情,对他来说,就像凡夫俗子吃坏了东西拉肚子一样,所以如今已经被誉为埭不知为何,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最为清贵、培养储相之才的翰林院。
据说步军衙门副统领宋善还去串门了一趟刑部衙门。
小道消息在京城官场和市井满天飞。
那位名义上的山崖书院山主,大隋礼部尚书在一天深夜莅临书院,单独拜访了副山长茅小冬,见面地点,不在书斋,而是在祭祀尊奉有三位儒家圣人的夫子堂。
当晚后半夜,茅小冬没有跟陈平安细说此事,只是喊上陈平安离开书院,去了趟大隋京城文庙,比起,心神能够沉浸其中,是本事,拔得出来,更见功力。不然一辈子就是书呆子,谈什么与圣贤共鸣!"
林守一点点头。
董静继续先前的话题,"不要急。争取再多开辟出两座本命气府。破境不迟。我们儒家门生炼气修行,自身体魄的修道资质,算不得最重要,儒家已是浩然天下正统,儒生修行,归根结底就是修学问二字,我问你,林守一,为何有许多世人明明晓得那么多书上道理,却依旧浑浑噩噩,甚至会立身不正"
林守一沉声道:"不知某个道理、某种学问的根脚所在,自然不知如何去以道理为人处世,故而字字千钧重的金玉良言,到手之后,已是破败棉絮,风吹即飘荡,无法御寒,到头来埋怨道理非道理,大谬矣。"
"你只说对了一半,错的那一半,在于许多圣贤道理,本就不是让世人双手抓住诸多实在之物,而是心有一处所安歇之地罢了。"
董静欣慰点头,"那么我今日就只与你说一句圣贤言语,我们只在这一句话上做文章。"
林守一正襟危坐,"愿听先生教诲。"
董静问道:"圣人有云,君子不器。何解礼记学宫作何解醇儒陈氏做何解鹅湖书院作何解青鸾国昔年桐城派又是作何解你自己更是作何解"
林守一胸有成竹,正要回答这一连串问题。
突然发现董先生转过头,望向窗外,比他林守一要分心多了。
林守一犹豫了一下,见董先生没有收回视线的意思,就跟着转头望去。
结果看到一颗脑袋挂在窗外。
董静怒道:"崔东山,你在做什么!"
崔东山一脸无辜道:"我这不是怕林守一问到了你董静回答不上的道理,太过尴尬,我好帮你解围嘛。"
董静伸出手指,怒目相视,"你赶紧走!"
传道一事,何等庄重肃穆,结果给这颗臭名远扬的书院老鼠屎在这里瞎捣乱。
崔东山始终用双手扒住窗台,双脚离地,眨了眨眼睛,"我如果不走,你会不会动手打我"
董静平稳了一下心神,正打算对这个家伙晓之以理,然后搬出书院茅山主威胁此人几句,不曾想崔东山已经松开双手,那颗碍眼的脑袋终于消失不见。
董静冷哼一声。
结果崔东山又一个蹦跳,胳膊搁在窗台上,哈哈笑道:"我又来了。"
董静怒斥道:"崔东山,你一个元婴修士,做这种勾当,无聊不无聊!"
崔东山理直气壮道:"我就是快无聊死了,才来你这儿找有聊啊,不然我来干嘛。"
董静站起身,"打一架!"
崔东山摇摇头,"君子动口不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