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国进修,也没有修到什么,现在好像在立本开面食店?在面食店里打零工,做沪市的特色面食,听说在国外还有点市场。”
“还有儿子他们学校有个女学生,嫁给了立本一个修理工,最近带了很多进口彩电回国……”
尽管有些人觉得一个高材生嫁给修理工不太合适,但是这种高材生在国外,也只能打零工,而且回国比较风光,至少改善了家里的物质生活。
“黎剑知,你说万一我也跑出国进修,然后找到了一个有钱的国外男人,抛夫弃子怎么办?”
黎剑知:“你才懒得去折腾。”
八(-)九十年代出国留学定居的,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但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如果是家庭比较穷苦的平民,这时候偷跑出国,那就是逆天改命。
如果本身在国内属于高级知识分子,出国之后,除非是文学艺术类,理工科也不见得能混得好,因为国内文凭和技术职称在国外不被认可,很多技术人员过去,也只能做最普通的工作,从教授变成售货员,修理工,司机,超市员工……
哪怕曾经再知识渊博,在外干几年平庸的工作,无法接触高级研究,技能得不到锻炼,久而久之,这些知识也都腐烂消失了。
像是不少这个年代顶尖的名牌大学生,几十年后归国参加校庆的时候,发现当年出国定居的人,很多都是郁郁不得志的。
留在国内其他不如你学校的同级生都成了行业里的泰山北斗,拿着数不清的荣誉和专利,或是成为高级国家干部,而在国外发展,升到中层后几乎没有上升空间,也接触不到最前沿科技研究。
于是很多人就感慨,或许“萝卜坑”本身比“萝卜”更重要。
时代就是一场浪潮,有些人向上,有些人向下,运气这种东西,全然无法捉摸。
不知道什么时候,命运就突转直下。
黎剑知记得他妈跟他说一个朋友的女儿出国留学,父母也都很高兴乐意,可突然有一天,这孩子父亲出国探望女儿,当街被人抢劫了。
留过学的很多就有经验,一般会准备一些零散的钱在身上,被抢劫就给人一点小钱,大多不会出事。
而这个国内的父亲被抢劫,在国内当时安全习惯了,就生气跟人理论反抗,然后当着孩子的面,被人一枪爆头。
人家就不愿意听你逼逼。
这种故事其实也是数见不鲜的,电影《甜蜜蜜》也有这种桥段,可能在香江还算是个人物,跑到国外去,被人黑小伙看见你戴着金表,直接当街捅死你,充满着一种黑色幽默。
黎剑知他妈有时候还跟他感慨,说某某某出国留学之后,可惜回不来了,有人说,一张机票钱才多少?怎么可能回不来?
其实潜台词就是出国留学时染上了吸那个啥的毛病,那肯定要留在允许那些东西合法的国家。
像是一些明星的孩子也是一样,有了那个瘾,戒又戒不掉,国内太过于森严,只能留在管理不严的国度生活。
后来一些有钱小老板,也不求自家孩子有多出息,能够不沾黄赌毒,老老实实有个编制几千块钱的工作,就已经让父母感到欣慰。
“是啊……我才懒得去折腾。”
秦想想手托着自己的腮帮子,突然她又觉得不对劲,她懒得去折腾,为什么又折腾出五百万投资的特区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