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留着吧,让沪市的民众了解更多秦厂长的’真实经历‘。”
谢导演带着剧组,从夏天一路拍到了一九八一年冬天,经过紧锣密鼓的制作,在一九八二年年初,《秦厂长》这部电视剧,前十集在沪市电视台播出了。
起先,在黄金广告播出的时间,电视上出现了《秦厂长》的些许预告片段,剪辑着一连串纺织厂改革的闪回画面,旁白是:“所有人都知道她是改革先锋,但没人知道,她从何而来……”
“秦厂长?又是那个秦厂长?”
“从哪里来?还不是从娘胎里来……这秦厂长的故事我都要听得吐了,行行行,她改革,让她改革吧,那秦厂长智斗刘满福,我都能背出来。”
“没有新鲜劲儿。”
“能不能拍点其他厂长的故事?”
……
第十纺织厂厂长孙先进听见这些市民的讨论,他感到暗爽不已,心想:那可不,这什么秦厂长,早就是老掉牙的故事,谁愿意天天听她改革?
“如果反响不好,让这《秦厂长》遇冷,还是来听听我孙厂长改革的故事!”
到了一九八二年,现在报纸上最多的内容,便是各地厂长的改革故事,今天这个改革,明天那个改革,数见不鲜……不少改革最后都成了一地鸡毛。
虽然厂长的故事仍然是这时候的主流,却也容易引起反感,因为大家到现在见多了厂长的故事。
人们都厌恶炒冷饭。
不过,八十年代初期的电视节目太少了,很多人仍然怀着对电视剧的好奇,在固定的时间点打开电视,锁定沪市电视台频道。
“虽然听过广播故事,我倒要看看这个《秦厂长》还能拍出什么新花样。”
不少人守在电视机前,首先看到的,便是《秦厂长》的第一集,轮船随军抵达海岛,大着肚子谈征地。
电视画面里,详细刻画了秦厂长怀着女儿,顶着烈日,一遍遍与心存疑虑的社员沟通,她的沟通,并没有停留在喊口号上,而是靠着承诺“等将来工厂建起来,解决家属就业”等等实际保证来打动人心。
征地,迁祖坟,处理社员关系,一座工厂拔地而起,创业之初,筚路蓝缕。
等工厂建成之后,一批批机器运进来,没有技术人员支持,“秦厂长”在老旧的机器旁,脸上沾着机油,和工人们一起熬夜,调试机器参数,仔细倾听机器的动静轰鸣声,直到声音从杂乱变得平稳。在那一刻,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累得直接在旁边的棉花包上睡着了。
……
“天啊!秦厂长竟然是这样起步的!好多困难。”
“她一脸憔悴睡在棉花包上的样子,真是太令人心疼了!”
周傲冬这个心硬的女人,看着电视机里面的“秦厂长”,都不由得背过脸,揩了揩脸上的热泪。
真是太揪心了。
“妈妈,你肚子里是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