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过去,她就不能消停消停吗?好好歇一歇吧,这才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年!以后有的是赚钱机会。”
开饭馆卖小吃,林秀琴嫌累得慌,而且比较丢脸,因为这个年代鄙视链比较严重,大家都看不起个体户,觉得没身份没地位,不是正经人干的,而且不知道啥时候就容易吃牢饭。
林秀琴现在是名牌大学生,真犯不着干这事,她想开服装厂,但又没资源没人脉。贷款——她又不敢。
这时候另一个赚钱方式就是“走私”,很多人靠走私赚第一桶金,现在走私十分猖獗,各种海外的小电子产品,服装,都通过东南部沿海流通到内地。
“还是再等等吧。”
“顾同志,你的《老友故事会》栏目被首都广播电台的领导关注了,并且在全国广播电台系统,被选做优秀节目范例进行全国推广。”
“真的……真的呀?”
“上面决定,还将破格将你纳入全国广播系统先进工作者的评选名单当中。”
这一次广播造成的轰动效应,使得顾志怀在全国广播工作中脱颖而出,受到上面的关注和表扬。也就在这短短的一年当中,他从一个无业卖凉茶的返城知青,一跃成为了国家级的文化先进人物。
顾志怀对秦想想感激不尽,他真诚感谢:“可以说没有秦厂长,就没有现在的我。”
“秦厂长是伯乐,也是知音呐!”
顾志怀得知自己被纳入先进工作者评选名单后,提着几瓶酒,来到了飞燕二厂,放声大哭。
一边哭,还一边讲评书:《秦厂长智斗刘满福》
“话说秦厂长刚来上浦纺织厂的那天……轻飘飘的几个字,听在刘满福的耳里,却好似晴天霹雳!为何?……”
秦想想:“……”
我……
秦想想闭了闭眼睛,心想自己当初为何要计较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听人讲三国呢?
只能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如果说秦厂长的故事,目前影响停留在“足不出沪”,那么一本《马厂长上任记》的小说在此时风靡全国,这个“马厂长”是虚构出来的厂长,但他成为了锐意改革的代表符号。
“这个马厂长了不起!”
“咱们需要更多马厂长这样的人。”
“北边有个马厂长,咱们沪市有个秦厂长!都一样的厉害!”
“……这什么秦厂长,也好意思跟代表改革的马厂长相提并论?”
“你说秦厂长?这秦厂长可就了不起喽,人家七十年代初,一手创办飞燕纺织厂,马王堆知道不?人家还参与了国宝修护,在过去几年中,带领飞燕纺织厂拿下了无数外贸订单,成为国家创汇先锋企业……还有电影《碧海银梭》看过吗?那就是秦厂长的真实写照,当年的台风,都是秦厂长统一指挥,与天灾对抗……”
“还有闻名全国的状元大衣?知道这怎么来的吗?也跟这秦厂长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