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那边好多人在排队,那是什么情况?”
……
孙先进坐在车厢内,瞪大了眼珠子看向飞燕二厂的那排店铺,他明明记得这堵墙曾经是个垃圾场,现在围着这么多人?
到现在,确实有不少工厂推倒了围墙,并且把仓库出租给其他单位,但是——这飞燕二厂动作也忒快了!
“玻璃橱窗,这是服装品牌店?老天,这是什么款式的服装?”
“西装……旗袍?哦,天哪!缂丝,她手里的,这是画?!”
……
空地上,放置着几台被擦拭干净的民国老机器,在阳光下宛如沉默的巨兽。
秦想想带着李书记等人出来接待外国考察团,直接把人领到了机器面前。
史开北站在那台一九二七年生产的织布机前,当着全体考察团成员的面,使用机器,正在织造一种民国时期的特殊旗袍面料。
这种旗袍面料做出来的衣服,就在刚才透明橱窗展示背后。
老师傅们在玻璃窗背后,为这高级定制的旗袍衣服做裁剪,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宛如一场艺术创作。
曾经五十年前的一幕幕光阴画卷仿佛在这一刻重演,机器在生产,过去妙龄的年轻师傅,已经在橱窗背后长出了银丝白发,手里却仍然制作着那一身剪裁得体的衣服。
很多人看见这一幕,不由得捂住了自己的嘴,眼睛里含着激动和热泪。
穆勒博士第一个冲到了机器面前,像是在看一件艺术品,轻柔的抚摸机身:“上帝……他还在工作!这声音,简直是工业革命的活化石,我听见了它的心脏还在跳动。”
史开北有点懵逼:“???”
这外国人叨叨啥呢。
秦想想也不知道这些外国人在叽里呱啦说什么,只能零星听懂一些词汇,先不管啦,通通安排上拍照人员,“上来拍照,每个人都拍照留念,收取两块钱费用。”
早就待命的拍照人员立刻上前,考察团的人十分好奇支付了两块钱,挨个合影拍照,然后递上一个纪念品袋。
本来李书记觉得考察团的人不能收钱,而秦想想担心免费的,起不到正确宣传效果,强调任何人都是“两块钱一位”,这并不是什么考察团特殊待遇,人人都能体验——这才能吸引更多的普通人。
“任何人来我们工厂都能和我们工厂的文物拍照留影,还有赠送我们工厂的纪念品。”
米国记者史密斯女士拆开了袋子,发现了里面有个“状元大衣”的钥匙扣,并且还有一张“缂丝书签”,她拿着那张缂丝书签,惊喜地说:“你们这太有创意了!这可不仅是纪念品,这是你们工厂的’个性‘!”
缂丝书签是工人们练习缂丝时候产生的废弃碎布头,上面带有精美的图案,裁剪整齐之后,压膜,做成形状高雅的书签。
这个书签算起来成本比较高,主要是缂丝费时费力,说实在的,论人工价值,两块钱都不一定买得到。但因为是废物利用,经过一番精美装饰,绝对能震撼外宾和高端客户。
这缂丝书签上面还带有飞燕纺织厂的标志,如今在纪念品礼袋里大放送,随着海内外的游客,不断向外扩散。
缂丝书签,同样也是技术力的象征,拿到任何高端的场合,也不输气势,绝不廉价,反而显得高奢定制。
“这些老机器从来不是落后的象征,它们是时间的见证者和技术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