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长,你快喝点下火茶,别着急了!刚才飞燕纺织厂那边打来了电话,说赶紧的,继续做绣花片,全国各地的商业部门都找飞燕纺织厂订购绣花片衬衫!”
“这朱大师一篇篇文章,现在闹得全国都知道了,你快去商店看看,好多人都找店员,说要买拼接绣花衬衫!!”
周梅兰人傻了:“这姓朱的大师,他可是骂了十多篇文章……怎么,不是,怎么还有人跑去商店要求购买拼接绣花衬衫?”
孙梅此时笑开了花:“大师是大师,民众是民众,好些年轻人都说’被老古董批评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于是都想看看绣花拼接衬衫是什么模样,很多人抢着买呢!”
“有批评的声音,也有表扬的声音,说咱们这拼接绣花衬衫,很好的融合了传统元素和现代审美,是工艺美术的现代化进步!”
孙梅:“说起来,还得感谢这位朱大师,如果不是他写这么多文章,大家伙都还不知道这回事呢,现在全国都知道了!全国的人都想买!”
“咱们这下有的忙喽!估摸着这么下去,咱们里弄生产组一个月能有三十块钱工资呢!”
“如果做不完,还得加班加点。”
周梅兰乐开了花:“我的娘哎!这么说还得感谢这位朱大师!”
孙梅:“谢他个屁!还得多亏了秦想想帮我们想出了这个办法,我这个老同学真是了不起。”
《警惕民间工艺的庸俗化倾向——评某海岛小厂“创新”之乱象》
……
一个约莫六十岁左右,穿着熨帖中山装的老先生,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本《工艺美术》期刊,正好暂停在他所撰写的那篇批判文章上。
他扶了扶眼镜,将自己的文章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感到无比满意,他坚信所有人都会站在他这一边,批判飞燕纺织厂“离经叛道”“哗众取宠”。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引起业界同仁的声援,一定要将这股歪风邪气打压下去!”
“先生!先生!出……出怪事了!”
一个年轻的助手气喘吁吁跑进屋里,手里还拿着一份报纸。
朱大师皱眉道:“你慌什么?难道天塌下来?来我身边这几个月,怎么做事还是如此毛躁?”
年轻助手立刻展开手中报纸的副刊,上面标题:《打破传统,新服装得到广大青年工农群众热烈追捧……》
其中报道的内容就是,飞燕纺织厂的“几何绣花拼接衬衫”得到青年群众喜爱,其大胆的用色和看似随意的拼接设计,打破了传统服装的沉闷,得到了群众热烈欢迎,在沪市、羊城等大城市,出现了争相排队购买的现象……
小助手可怜巴巴指着末尾的几段:“上面说,业内专家朱思铭先生此前撰文讨论此类创新价值,引发了大众更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报纸上说是您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排队购买……”
“胡扯!这完全就是胡说八道!”
朱大师气得发抖,金丝边眼镜滑到了鼻尖,“我那全都是批判!是号召全行业抵制这种歪风邪气!”
而此时,又有电话打进来,是工艺美术出版社的编辑。
“朱先生,您赶紧再多写几篇文章,现在全国人民都在讨论这个话题!上面说这非常有讨论价值,甚至想弄一个’争鸣‘专题,我们想把您的文章和几篇反对意见放在一起。”
“争鸣?这有什么可讨论的?就应该抵制!强烈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