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又何必建这座伏虎观,一年四季又何必让各路居士来观里烧香祈祷,进行捐献呢
因此,玄诚道长在事发之后,特地派出了三路人马分别去玉霄山各处地方。
每一路由三个武功较高的弟子率领,每路十人,各携刀剑、铁棍、弓箭,分头找寻。
玄诚道长势必要灭除这次的虎患,毕竟老虎只是野兽,又能厉害到哪里去。
一连几天,派出去的人,陆续回来了,他们都没空着手回来。
只不过结果却和玄诚道长预想的天差地别。
因为每路十个人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是被抬着回来的。
这些人只是被虎爪抓伤,还不算很重。
但奇怪的是,每一组的领头之人,却都被虎爪撕裂胸膛,死相可谓相当惨烈。
当然,还有最奇怪的事,那就是每一路从虎口余生的人,竟然人人言殊,所见各异。
根本没有一人说的是相同的。
有的说:他们遇上的是一只比野牛还大的白额虎。
有的说:他们遇上的是一只凶猛的黑虎。
有的说:他们遇上的是一只全身斑烂的大黄虎。
三组道士还当着玄诚道长的面争论不休,而且把遇上的老虎,说得刀箭不入,神通广大。
这就让玄诚道长很是头疼了。
玄诚道长眼看三个武功较高的徒弟惨死虎爪之下,皱起花白长眉,再三考虑。
他觉得观中道士,虽然会些拳脚功夫,但武功微弱,没有降龙伏虎的能耐。
如今之计,只有亲自修书,向太清宫求援了。
可是,怎知他派去求援的弟子,才走到半路上,就被猛虎活生生的撕裂,弃尸半山。
这样一来,整个玉霄山周围更是风声鹤唳,行人绝迹。
毕竟,谁的命都不是捡来的。
这是晨曦初升,宿雾未消的清晨,深秋的山林之中,寒气四漏。
青石桥畔,从容走来一个青衫少年。
只见他不过二十左右,生得玉面朱唇,修眉朗目,温文之中透着一股英气,当真如临玉树,俊逸潇洒。
看他的样子,应该是为了游山来的,整个人显得从容不迫,沿途的每一处风景都能让他多停留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