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荀彧认识到了问题的本质,但在怎么处理上,却受限于时代。
果不其然,荀彧还在侃侃而谈:“官者当有三,德、能、修。
德,国家社稷之基也。
能,官员要能及时处理好各种政务。
修,为官者好学进修,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和能力。
若国家之官,皆是三者具备,何愁天下不定,社稷不中兴。”
荀攸则是在一旁恭维道:“我辈名士清流,若能充斥中枢和州郡,则天下自然繁盛安定。”
刘辩也假意点头:“文若果然有王佐之才啊!”
总而言之,这叔侄的意思就是提高官员的道德和能力,让官员好好的去管理天下。
天子你就别插手了,等我们以身作则,德教天下的好消息吧。
荀彧总算从刘辩的声音中听到了失望,不过他并没有再多说什么。
刘辩转向荀攸,问道:“袁隗那边还有消息?”
“袁隗一行白日便过了梁县。
梁令奏报,言说他们分做两路,一路向南阳郡鲁阳县,一路向颍川郡方向。”
说到这里,荀攸停顿了一下。
“陛下放心,袁氏虽然四世三公,但此乃谋逆大罪。
袁氏过梁县时,梁令关闭城门,未令一人进城。
想颍川、南阳同样如此。
平南中郎将吕讳布,傍晚便已轻装出动,日行可有两百里,数日内便可平定叛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嘛?”
刘辩深深的看了荀攸一眼。
这叔侄俩似乎都不是很看好他。
“袁氏岂会坐以待毙?”
刘辩直起身子,声音冰冷,“如我所料不差,袁隗必会登高而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