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不用,我们还年轻受不得,还是先把老人家送回家去吧,他不大有精神。”
对方五十多岁的样子,看着比家里的老父亲还要大不少,张安跟苏颖自然不会受礼。
这汉子一听,马上把锄头放扔在路上,跟张安一起扶着老人家回去。
来到三棵枣树的院子,果然里面传出了两条黄毛土狗。
原本是想要开口吠叫的,可能是小虎它们经常挨着张安,所以张安沾染了些小虎它们的凶气。
这两只黄狗刚靠上来,立马就跳到一旁去,没敢开口狗叫。
刚回到家,旁边的寨邻围过来一起看,得知张安两人救了老人家,一群人都跟张安道着谢。
这是很正常的情况,在一个村里,如果有外人在的情况下,遇到这种事,大家都会帮忙感谢别人。
老人家家里没什么人在家,好像是出门下地去了,最后还是他们村里有个人帮忙跑去喊回来。
半个小时之后,老人的儿子媳妇才跑着赶回来。
回来看到自家老人正坐在椅子上没什么大问题,这才对着张安就要跪下去。
“谢谢,谢谢你们两个好心人,把我爸送回来。”
因为在回来的路上,他们都已经听村里人说了事情的原委。
农村人重礼,救命之恩没齿难忘,这还是救了父亲的命,下跪感谢一点都不过分。
张安一看,赶紧把他们扶着,没让他们跪下去。
毕竟刚才作揖他都没敢受,更何况现在还是下跪的大礼,根本受不起,要折寿的。
而且他救了老人家,压根没冲着感谢而来,只是为了做好事。
随后一家人将老人给扶到床上躺着,然后老人的儿媳妇也化了一碗糖水端了过去。
糖水在现在这个年代的农村来说,已经能够代表着一种好东西,只有生病受伤在床的时候才能喝到。
最后老人家里的儿媳妇还有几个后辈在床边服侍,几个儿子在外面在外面陪着张安两人。
“小幺弟你们是哪个村子的,竟然多承了你们,要不然我们家老汉可能要在外面没了。”
张安老伯老伯的喊习惯了,所以他这几个儿子虽然看着张安年轻,但也以同辈相称。
“我叫张安,是长箐的,这是我媳妇,这种事咱们附近的人看到了肯定会伸把手的。”
这时候张安才想起,自己还没跟人家介绍自己,实属有些失礼。
相互介绍一番,张安对这一家子才算有些了解。
老人名叫杨庆发,他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叫杨志全,是刚刚进门就要给张安磕头那位。
现在带头跟张安说话的是大儿子,叫杨志和。
杨庆发老人是给小儿子杨志全家里照顾,因为大儿子杨志和分到了老太太。
只不过老太太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