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金蝉子粉、和黄蝗虫粉来充当高蛋白的饲料。
然后,
原本小溪里、水渠中,池塘里一文不值的什么火把鱼、麻杆黪、小麻虾、大肚皮杂鱼。
现在竟然都变得,能够卖点钱了:正兴大队,不限量的收购这些杂鱼,将这些不值钱的杂鱼,熬到潲水当中。
以便给猪崽们,提供廉价的蛋白质和骨粉。
这个时期,
其他生产队,那些养猪的饲养员,其实他们都是仗着成分好,才能成为生产队里的“八大员”之一。
真要说,他们有什么科学的养猪方法?
说句不好听的话,绝大部分饲养员,他们连斗大的字都不认识一箩筐。
还能指望他们,能懂什么科学养猪?
那未免太有点强人所难了。。。
在这个时期,
是绝对没有什么颗粒饲料、预混饲料、糖化饲料,这些先进的饲料配方。
和“干湿料”分离的饲养技术的。
大家伙养猪,还是采用的已经传承百年的老方法:无非就是出去割点猪草、或者是整点红薯藤。
剁巴,剁巴。
然后加点玉米粉、米糠,或者是红薯干之类的粮食一起熬。
等到猪饲饲料熬好了之后。
大不了在里面,再放上一把盐,也就齐活了。
这种极其原始、极其落后的养猪方法,特别的浪费粮食。
而且饲养的肥猪,它们出栏速度特别的慢。
大多数时候,生产队得养上整整一年,1头肥猪才能长到200斤出头。
而现在,在罗旋的建议下,猪饲料里面掺入了大量的骨粉、杂鱼。
还有金蝉子粉末和蝗虫粉。
并且,这些预先混合好的饲料,还需要经过澹澹的发酵处理,使其充分的糖化。
这就使得,猪饲料里面的含糖量更高。
并且猪仔吃下去之后,也更容易消化吸收,此举极大的提高了猪饲料的转化率。
多管齐下,正兴大队养猪的肉料比,不敢说到全国领先。
但至少在整个巴蜀省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数值了。。。
肉料比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那么相对来说,正兴大队养猪,就能节约下来非常可观的一大批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