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直以来工作的,曾经有过辉煌的春花电器,池玲玲尽管也感到了有些无力回天,但当别人说到它不行的时候,她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就如同故乡和母校一般,自己可以说她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但别人说就是不行。
“走下坡路不等于完全没有了市场,郑安平那边我估计也绝对不会是一台都卖不出去的。”
李茂晒笑一声,直了直身子说道:“我不会拒绝合作,但我的合作方式,绝对不会是去获得代理权,而是类似于我们之前的合作一样,我负责帮助销售,拿点提成而已。”
“可是,这样的话,利润不是少一些吗?”池玲玲有些不解。
李茂认真地说道:“利润是少了,但风险也小了;对春花这样走下坡路的牌子,自然要选择风险更小的合作方式,对于那些目前正在走上坡路的牌子,那就要胆大一些啦。”
“区别对待?”
池玲玲抬起头来,若有所得地笑了一声:“这的确是最稳妥的做法。”
“不瞒你说,”李茂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赶紧转移话题,“我们今年上半年打算布点近二十家门店,涉及新港区剩余的所有乡镇,海山区的三个乡镇,以及春兴市和星华市的几个乡镇。”
“一下子铺设这么多的门店?”
池玲玲很是惊讶,她从李茂开设里余镇门店开始,到现在延伸到港口镇万庄镇,以及现在的春州商业广场这边,就猜到李茂肯定还会继续扩张,但她没有想到的是,竟然要在半年内铺设二十个门店,这不是一般的扩张,这是爆炸式的增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是要控制全春州农村市场的节奏吗?
李茂不方便说这是要跟时间赛跑,便摆出一副很坦然的样子:“你大概不知道,我目前是从春风电器程总,以及七星电器罗总那里进的货,都没有获得相关代理权,如果门店数量偏少,营业额不多的话,他们哪天看我不顺眼,随时可以断掉我的货源。”
池玲玲这才明白过来:“所以你要尽可能多地铺设门店,这样一来,占据了春州的农村市场,有了足够多的销售终端,他们就会反过来求着跟你合作,而不敢轻易跟你翻脸。”
“池姐果然聪明。”
李茂顺水推舟地将称呼转变掉:“所以,门店多了之后,就需要组建公司的一些部门来应对日常管理,目前我的初步构想是营销部、服务部、财务部、发展部、人力资源部,其他的看发展状况而定,部门多了,就需要有个懂行的人来帮忙负责,池姐你也知道,目前我手头上那些人,都是半路出家的,在管理上基本上不懂。”
池玲玲也没觉得这样的称呼转变有什么突兀的地方,反而觉得有些为难:“可是,我目前还在春花电器工作,工作了好几年的地方,哪里是说走就能全身而退的。”
“一艘快沉没的船,撞了冰山的泰坦尼克号,大家都舍不得它沉没,但却也无能为力,留在上面陪它一道沉没的,船长才有资格,其他人最好的结果就是冲上救生艇。”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李茂又补充了一句。
池玲玲都忍不住轻笑起来:“这话说的,搞得我们要死要活的。”
李茂又倾身给她续了一杯茶:“如果我猜得没错的话,池姐在现在的岗位上,做得也不开心吧,搞什么市场调研,能有什么用处?”
这句话一语双关,既说这样的工作,对于走下坡路的春花电器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又说池玲玲本人被调整到这样的岗位上,已然是打入冷宫,再折腾也不会有什么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