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俩就这么出了门,宁安往哪边指,徐佑军就往哪边走。遇见熟人就停下来聊几句。
大家都问徐佑军:“工地活快完了吗?”
“快了,再有十多天。”
“那也差不多快过年了。”
“今年工地上吃的怎么样?”
“窝头,能吃饱。”
“那比前两年强。咱这日子还是越过越好了。”
“可不是,以前出工还有吃不饱的时候呢。”
还有人问他:“你啥时候走?”
“明天一早就走,今天是请假回来看看我娘和安安。”
“给我家广振捎点东西过去,方便不?”
“方便。捎啥呀?”
“捎点咸菜疙瘩。一会我送你家去。”
“咸菜疙瘩你还送啥啊,我从我家捞几个过去大家伙一起吃不就得了。我还以为你要给广振送碗炖肉呢。”
“美得他!上哪儿给他弄炖肉去!那就从你家捞吧,回头你家吃完了再来我家捞。”
“行。”
闲聊几句,徐佑军就抱着宁安往回走,这一路下来,宁安的口袋里又多了一把花生。
这两年,日子确实已经好过不少了,家家户户的自留地里,都会种点花生,既能吃又能榨油。
回到家,周秀云已经把饭做好端上桌了,一大碗炖白菜,上面飘着很多油花,一看就好吃,一大张葱花饼,切成三角形的小块,放在一个小竹篮里,每人还有一碗玉米粥。
周秀云把买来的五花肉肥瘦分开切,肥的先扔进锅里炼油,再用小勺把炼好的油刮出来一点,冷却以后烙饼用,然后再把瘦肉扔进去翻炒,做出来的菜很香。
大油做出来的葱花饼也很香。
开吃之前,周秀云先用小碗给宁安盛了点白菜叶,又把瘦肉挑出来放在她的小碗里,还单独给她烙了一个小小的、不放葱花的饼,给她切成迷你小块放在一个木碗里。
宁安坐在八仙桌左边的上首位置,周秀云坐在下首,徐佑军拉了个板凳坐在中间。
自从知道左边的椅子是最厉害的人坐的,原主在家就没坐过别的椅子了。为此没少挨江明华训,说她没礼貌,少家教。
当时周秀云和徐佑军都帮原主打圆场,不过一张椅子,小孩子爱坐就坐,谁还能和一个小孩较真吗?周老爷子来了,都把宁安抱到上首坐,自己坐下首,然后跟孩子开玩笑,说“安安是个尊贵人,以后有大出息,坐上首”。就是哄孩子玩罢了。她到了别人家,就很自觉地坐小板凳,没坐过上首,孩子是知道分寸的。
宁安用小勺盛了一块瘦肉放到奶奶碗里,又盛了一块放到爸爸碗里,豪爽道:“吃。”
原主不吃肥肉,从很小的时候,周秀云就发现了这一点,喂她吃点剁碎的肉末,她都能用舌头把肥的给顶出来。
后来,周秀云就单独给她做瘦的,还觉得吃不了肥肉的孩子很可怜,心疼得很。
这也是江明华总是批评原主的一个点:挑剔,小姐身子丫鬟命,什么条件啊,还挑三拣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