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的功劳眼看着飞走了,族谱有可能单开一页的荣耀就这么没了。
你说他憋屈不憋屈。
朱慈烺就引着她去往钟粹宫,边走边哭丧脸道:“坤兴你是不知道,父皇这一去,朝堂里的官少了一大半啊!军官跟着走的更多!”
啊?
朱媺娖顿时愣了一下:“为什么去了那么多?”
朱慈烺便将前几天的朝议和她说了一下。
当时的情况便是,父皇要御驾亲征那是铁了心了,谁都拦不下。
百官既然拦不下,那自然得算算明军有多少战斗力吧?这次征讨建虏有多大胜算吧?
这一算不要紧,满朝文武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反应过来了。
就短短不到一年过去,明军现在这装备这战力这士气,还谨慎个屁啊。
根本就没有输的可能性好不好!
尤其是一众朝臣去京营看了之后,哪怕原先还反对崇祯御驾亲征的人,现在都变成他铁杆粉丝了。
征!必须征!养这么大一支军队不去打仗光消耗粮食这像话吗?
也就是到了现在他们才明白,合着不知不觉间,朝廷的军队已经如此强大了。
强大的程度甚至远远超出了大部分朝臣的想象。
所以自那一次参观军营之后吧,朝廷百官对于打建虏这件事主要分为两个派系。
不,应该说,此战胜利后处理建虏的问题分为两个派系。
一个是激进派,一个是保守派。
激进派认为保守派太激进了,保守派认为激进派太保守了。
两派就互相吵啊,吵得那叫一个昏天暗地,这时候压根没人再提什么皇上不该御驾亲征了,全都跟打了鸡血一样争着吵着要随皇上一起出征。
为了出征的名额,有些早就辞官在家颐养天年的老臣,好家伙让仆人抬着就到乾清宫来了。
你说我身体不行?别以为我不知道公主已经赐下神药了。
哪怕神药不管用,建虏欺辱大明上百年了,有这灭了建虏的机会,我死都要死在征讨的路上!
打个比方来说就是:如果现在有人告诉你,国家有巨大优势打倭人,甚至完全不用担心自己会死亡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