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儿不知道刘氏为何发这么大的火,哭着说道:“玉儿感激老夫人的收留,你的大恩大德我一辈子都不会忘,只要您愿意,我会伺候你一辈子的!”
刘氏恼怒道:“你这个不知廉耻的东西,还知道我对你有恩,那你又为何勾引我的儿子,让他魂不守舍,怎能安心读书?”
李玉儿一听才知道刘氏责骂自己的原因,她和胡安良是两情相悦,何来勾引一说,如果说勾引,也是他勾引自己的,李玉儿心中委屈,可也不能实说,“奴婢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请老夫人饶命。”
刘氏道:“你还知道错了?告诉你,如果再去勾引安良,我决不轻饶,赶紧给我滚出去!”李玉儿赶紧道谢,就匆匆地出去了。
从此之后,刘氏就不让李玉儿做自己的贴身丫头了,而是让她做饭,洗衣,劈柴等,什么重活,脏活,累活就让她做,每天忙得晕头转向,这样刘氏的心中才会有一丝快感。
刘氏身边的贴身丫头换成了小红,胡安良吃饭时见不到李玉儿,心中就很不解,他就悄悄地问小红,怎么没有看见李玉儿,小红摇摇头不敢说话。
李玉儿自从来到胡家就一直是刘氏的贴身丫头,突然换成了小红,胡安良觉得蹊跷,又见小红讳莫如深,他心中更是疑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再说李玉儿,她知道刘氏的心思,之所以把她安排在后院做活,就是不想让她与胡安良见面,她想不见也好,反正他们之间是不可能的,她努力做活,每天都把自己累的精疲力尽,晚上倒头就睡,没有时间去想胡安良,也就不痛苦了。
几天不见李玉儿,胡安良越发不安,于是夜里偷偷起床,来到李玉儿的房间,结果被刘氏派去监视他的人看到,就报告给了刘氏,刘氏恼羞成怒,叫人把胡安良带走了。
她骂道:“李玉儿,你这个贱骨头,忘恩负义的东西,白眼狼,安良是要考状元的,到时候要娶个门当户对的千金小姐,大家闺秀,你一个下贱的丫头,就不要做白日梦了!”
刘氏怕自己的儿子再私会李玉儿,就整日把他关在书房里,安排几个家丁在外面看守,不准他走出书房半步,吃喝拉撒都在里面。
胡安良想,母亲知道了他和李玉儿的事,就会对李玉儿不利,于是干脆就不读书了,就坐在屋里烧书玩。
刘氏得知此事大惊,她对儿子抱有巨大的期望,如今他居然把书都烧了,这让她恼羞成怒,但儿子大了,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只能好言相劝,说他是干大事的人,怎么能沉迷女色?以后中了状元,是要娶千金小姐的,那李玉儿只是一个丫头,娶了她不是让人家看胡家笑话吗?
尽管刘氏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说,胡安良就是不为所动,还说如果刘氏不成全他和李玉儿,他就不读书了,刘氏看着日渐颓废的儿子,非常的担心,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只得点头同意。
虽然刘氏已经同意了他俩的事情,但李玉儿心里明白,这只是刘氏的缓兵之计而已,她是不会同意自己嫁给胡安良的,与其这样,她还是早些离开的好。
一天夜里,李玉儿收拾行囊,悄悄离开,却被半夜起床去厕所的胡安良看见,他问她为何要离开,李玉儿说自己配不上他,不想连累他一辈子,要他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到时候自有良缘。
胡安良很是伤心,他觉得今生不娶李玉儿为妻活着就没有了意义,为了让李玉儿安心,就拉着她在母亲刘氏的房前长跪不起,请求她让二人尽快完婚。
刘氏心疼儿子,她再三斟酌,就同意了给二人举办婚礼,但她是有条件的,对二人约法三章。
一是成亲之时只能走后门而不能走前门;二是不请亲朋好友来庆祝,三是成亲之后,没有考取功名之前不能圆房,二人想到来日方长,就赶紧答应谢恩。
很快,二人成亲,成亲之后,李玉儿并没有享受到少夫人的待遇,而是继续干活劳作,胡安良见李玉儿如此劳累,就给刘氏说让她干些轻松的活,刘氏怕二人腻在一起,于是不再让李玉儿干粗活,让她伺候自己,这样她就可以时刻监视着她。
胡安良为了和李玉儿在一起与刘氏作对,以不读书相威胁,刘氏哪里会咽下这口气,当着自己儿子的面对李玉儿很好,私下里却对她挑三拣四,稍有不顺心就非打即骂,李玉儿不想让胡安良和刘氏反目成仇,尽管她被打的伤痕累累,也从不给丈夫透漏半个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这样过了几个月,到了次年春天,胡安良就进京城赶考去了,李玉儿想丈夫要是高中就可以救自己脱离苦海,心中很是期盼。
胡安良走了走后,刘氏没有了顾忌,把家里的脏活,累活都让李玉儿去干,每天只能睡两三个时辰的觉。
李玉儿白天黑夜地干活,还经常遭受刘氏的打骂,身子是一天天消瘦,家里的长工王达见少夫人如此辛苦,夜里就悄悄帮助她磨面,结果被刘氏发现,她断定二人有私情,就要送二人见官,王达一听就夺门而逃。
这就更加坐实了刘氏的猜测,王达走后,她就把李玉儿捆绑起来毒打,骂道:“你这个不知廉耻的东西,居然败坏我胡家的名声,看我今天不打死你!”,无论李玉儿如何解释,刘氏就是不放过她。
她命令管家把李玉儿绑在柴房里,对她棍棒相加,拳打脚踢,李玉儿终于没有忍受住残酷的折磨,在一个下着小雨的夜晚香消玉殒了。
其实李玉儿被刘氏折磨致死之后,还想再见自己的丈夫胡安良一面,迟迟不愿去地府报道,一直在外面游荡,李玉儿本想着见丈夫最后一面就离开后,可看到胡安良住在坟地里,痛不欲生的样子,她心中万分悲痛,就更不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