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郑辰和李秀儿的背影,福伯欣慰的说道:“少爷真的长大了。”
刘婶儿拍了拍福伯的手道:“是啊,现在都会为别人考虑了。”
“嗯!”
……
……
贡院,还是那间考官们改考卷的房间里。
“哎!这位考生,之前也是我改的他的考卷,考得挺好的,没想到这考歌词的时候,写的是什么狗屁诗词啊!真是看不懂,直接让他回家得了。”
“你们看看,你们看看,这位考生的诗,这叫诗吗?这就是乱写一通,连一句完整的句子都没有。”
“哎哟哟!这首诗不错啊。还有这词,写得也蛮不错的嘛!”
“哎呀呀!好诗,好诗啊,这位考生的文采不错嘛!”
“……。”
房间里,有赞美的,也有贬低的,各种声音层出不穷,不过每一位考官都十分的负责任。
杨庭云看着考卷上的诗,气得不轻,他更是念了出来道:“一根竹子绿又绿,一节更比一节高。春天来了叶真绿,秋天到了叶变黄!你们听听,你们听听,这是什么咏竹诗,简直气死我了。”
杨庭云的一位手下看了看杨庭云,摇了摇头道:“你那个还算好的了,你是没看见我之前改的那个。什么一根竹子是一根,一丛竹子是一丛,竹叶绿油油,竹竿长又直,写得简直让人生气。”
诸位考官在那点评着这次解试的诗词,讨论得十分的激烈。
毕竟解试第一场考得主要还是考生们脾气硬背的能力,但是这第二场诗词,完全不同,你会背古文,没用啊!
那边讨论得十分激烈,而陆恒却又改到了郑辰的考卷。
陆恒看着郑辰的名字,顿时来了兴趣,陆恒自语道:“我来看看,能写出《鹊桥仙》那等传世之作的郑辰,又能写出什么样的咏竹诗,怀古词。”
陆恒把目光汇聚到郑辰的诗上,他这一看,激动的站了起来,高声念道:“《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