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率已经相当高了
后来,这一年没有选择参加考试的士子都捶胸顿足,后悔万分,因为此后,再也没有这么宽松的录取率,参考人数一路飙升,便是后话了……
金陵大学内,暂时设立哲学、经史、格物、数学、政治、农学、工程、岐黄、地理、财计十个系。
前九个系是朱由榔之前就有定下的,倒是财计,是张同敞坚持增设的
他表示现在随着财政系统改革,需要越来越多的,懂财政、审计、金融工作的官员,那些个科举出身的官员实在不堪用,所以要求培养专门的财政官僚。
不过入学考试后,顾炎武很快就迎来第一个麻烦
各个系的分配,主要是按学生自愿
可几乎绝大部分人,都往什么经史、政治、哲学挤,只有少部分愿意去财计、岐黄,至于其他诸如数学、格物、工程之类,根本无人问津。
朱由榔知道消息后,感叹道
“世道变了啊,什么时候歧视链底端的文科僧也敢跑到理工科头上耀武扬威了?”
第章激励
光烈十一年,九月二十日
朱由榔亲自出席了金陵大学的开学典礼
大学从光烈九年就已经开始筹建,经过两年的时间,总算是落地了。
主要教授、讲师由翰楚策研、格物两院院士和研究院兼任
另一方面也是在给翰楚院提供足够的科研人才
第一届入学,人数并不算多,大概只有九百多号学生,其中八百五十号是考试录取的,另外五十人是青年转业军官,以及北方士子专推。
朱由榔废除了过去国子监的捐贡制度,改为统一考试,不过在录取时也是有所偏向的。
两个方面一般会有固定名额,一个是北方各省出身,在光烈十八年前,也就是两个五年规划完成之前,能有专推名额,保证南北差异不至于太大。
当然,这个专推名额也是要考试的,只是相较于统一考试略简单
其次便是军队,有小学以上教育资历的青年军士、军官,每年也有参与军内专推名额考试的资格。
在这两者之外,还有几个来自朝鲜的留学生,一开始朱由榔还没注意到留学生这个问题,还是朝鲜人自己找上门来的。
这个时代的朝鲜,自称“小中华”,是明王朝的忠实迷弟(真不是装的,朝鲜受明朝影响极大,历史上,明朝灭亡以后,直到康熙年间,朝鲜文人都依然使用崇桢纪年。)
听闻中原这边,有此等“文章盛事”,当然要主动参与进来,与有荣焉。
所派的士子也都是国中显贵之家,本来按照内阁的意思,人家千里跑过来,而且还都是朝鲜统治阶层出身,可以免试入学,本来对于这些留学生而言,他们身上承担联系两国政治关联的使命,远比学到啥重要。
不过人家朝鲜士子只觉得是羞辱,此时的朝鲜儒学氛围很浓厚,出过不少大家,也是有科举的,自然风气和内陆也就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