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蝉话未说完,就见雁惊寒与十一对视一眼,几乎同时出声道。
若说此前在常青门,雁惊寒与陆三刚刚定下盟友之语时,或许多少还带着几分不尽不实的意思。但经过武林大会当日,从他有意看顾陆三一事,便可知雁惊寒已是心怀赤诚。
十一对此点心知肚明,故而他方才在说起陆三尺之时,自然也没有忘记将那日有关陆三的种种,以及之后自己让胡若眉转告对方“若要报仇便来寻我”一事一一告知。
十一当时之所以有此一举乃是为着两点:一来是他十分清楚雁惊寒性情,知道彼时陆三尺已然身死,依着自家主上之性,必然不愿再见陆三出事。而仅从当时陆三的反应来看,十一唯恐对方为着报仇冲动行事,反而枉送性命,故而才特意留下此话稳住对方。
至于第二点,则是因为他心中怨恨已极,看着怀中雁惊寒沉睡的面容,在某一瞬间,十一脑中依稀闪过某个念头——那便是自己若要为主上报仇,陆三亦可算一大助力。
雁惊寒心中清楚,十一既已留下此言,已陆三之性,则必然会来,但他却没有想到对方竟来得这样快。
毕竟此时距武林大会结束认真算来也不过一月有余,而陆三必然还得先将陆三尺带回去入土为安,路上耽搁不说,唐门又路途遥远。。。。。。
无怪乎雁惊寒与十一此时面露惊讶。
“姜大哥,你没事了?”
唐蝉大约是知道他们有话要说,方才带着人将陆三领进来后,便已识趣地先行离开。
“嗯。”
陆三大约是从胡若眉处得知了雁惊寒“受伤”之事,雁惊寒等着对方在桌边坐下,听得此言一面点头应下,一面不动声色扫过陆三周身,最后视线略停在对方眉间。
认真说来,自与陆三相识以来,不论面临何种境地——或是在夹山寺中大受挫败、险些命悬一线;或是在常青门中形容狼狈地扮作丐帮弟子,而后又是一番逃命躲藏,陆三都始终是一派飞扬勇决之态,仿佛任何低落、愁闷都不足以在他脸上停留半刻。
直到今日一见,雁惊寒耳听得对方说话时仍有几分大大咧咧的样子,右手习惯性摸上后脑,眉眼间却已有少许挥之不去的沉郁。
这是世事变换,生离死别留在人身上的痕迹,屋外黑鹰盘旋,正是跟着陆三前来的“小黑”。
正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在这江湖中走了一遭,少年终是不再。
雁惊寒视线转过,扫及陆三方才搁在桌上的那柄重剑,想了想,终是没有刻意避讳,只放轻声音,十分自然地问道:“将你师父送回山中安葬了?”
雁惊寒所说的山中自然便是初见之时,陆三介绍来历时口中所说的“秃毛山”。这名字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想来纵使是假的,也是陆三尺随口所取,那么于陆三而言便是真的。
“嗯,老头喜欢那里,以前便总说要是自己有一日死了,埋也要埋在山中。”
陆三闻言点了点头,面上勉强露出一个笑来,只是很快又低下头去,视线停留在桌上那柄剑上。
顿了顿,只见他抬眼笔直朝雁惊寒看来,而后又看向十一,一字一句清晰道:“姜大哥,我要为师父报仇。”
说这话时,少年一双眸中仿若燃着野火,纵使过了这段时日,提到“报仇”二字仍旧忍不住切齿。雁惊寒见了,几乎立时便能想到此前他亲眼目睹陆三尺死在眼前时,会是何种反应,难怪十一不得不出手将其击晕。
心知陆三这话实则也是在回答十一此前所言,然而雁惊寒听罢,却并未立时接口。只伸手将对方面前的茶盏推近一些,而后沉吟道:“你师父可有给你留下什么交代?”
当日与红拂手一战,细究起来,陆三尺说是自愿赴死也不为过。故而或许于陆三尺本身而言,大约谈不上什么报不报仇。
身为陆三师父,他亲手教养陆三长大,自然也不可能不清楚自己徒弟的性情。雁惊寒推测,陆三尺在行动之前,不会不给陆三留下只言片语。
果不其然,几乎是在他话音刚落,便已听得陆三接口道:“老头给我留下了一封信,他叫我不必替他报仇,说这是自己欠下的债,早晚要还。又说人活一世,最重要便是问心无愧,叫我日后千万不要像他一样。”
陆三说着这话,眼中依稀有水光浮现。然而很快只见他冷哼一声,伸手紧抓过桌上剑身,目中复又变得灼灼起来,咬牙恨声道:“但我不管这些,他欠了别人的东西,他要还就还。但他是我师父,谁杀了他就是欠了我的债,我也要讨回来!”
作者有话说:
唉,给陆三摸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