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这种戾气在民间内部消化了,杨广之所以最后弄得天下七十二路反王,因为他杨广是充分给官僚机构授权去压榨百姓,最后把对立面拧成一股绳子,没有想到转移矛盾,更没有借鉴汉武帝的成功案列,所以亡国了。
大名鼎鼎的漠北之战,之所以成为了华夏历史上具有巨大里程碑意义的一战,除了卫青、霍去、刘瀚彻底将匈奴打残了之外,还因为为了筹措这一战,武帝搞出了三个跨世纪的敛财大招,
刚刚的告缗算缗是最小儿科的,在消灭国家的巨富和中产后,钱还是堵不上源源不断越来越大的烧钱大窟窿。
武帝很快发现,这样的来钱速度也已经入不了他的眼了,他需要更快更暴力的敛财方式。
他直接将目光描向了铜钱,大刀阔斧进行经济改革。
先是推出了推出了“白鹿皮币”和“白金币”,皮币主要是针对王侯的经济掠夺,而“白金币”就是面向民间市场。
百姓不傻,还治其人之身,用仿铸的白金币来套取政府、其他百姓的合法货币与物资。
囤积商人只入不出,偷铸之风屡禁不止,市场混乱不堪,白金币顿失信用,只用了5年就支撑不下去。
到元鼎二年(前115年),汉武帝只好下令废止白金币,并赦免了几十万犯偷铸罪的死刑犯。
他感觉明抢不行了,就耍流氓,先后推出了三铢钱、郡国五铢、赤仄五铢等货币,用劣币代替良币,就是收通货膨胀税,不停印钱。
其中赤仄五铢流通时,汉武帝已经将这种货币的发行权收归中央,规定只能在京城铸造,并以红铜镶边作为辨识,一个赤仄五铢要顶五个郡国五铢。
大汉人民路子太野了,在看到赤仄五铢使其他钱币贬值5倍后,纷纷仿造赤仄五铢,使货币流通更为混乱。赤仄五铢只通用了两年就退出市场。
汉武帝感觉不行,我耍流氓可以,你们也耍,这可不行。
一下令,直接推开重新来,一概禁止郡国和私人铸钱,将之前的铸钱统统销毁。
同时,国家垄断铜矿的所有权和铸钱权,天下钱币全由上林苑铸造,命水衡都尉所属的钟官、辨铜、均输三官负责,史称“上林三官五铢”。
从此,五铢钱也成为中国历史上行用最久的铜币,直到唐初才废除,改用开元通宝,共历时七百多年。
他同样也告诉后世帝王,钱的锻造必须掌握在帝王自己手中,必要的时候,直接釜底抽薪。
官方垄断货币,也就掌握了另一种获取财政收入的直接方式,上林三官五铢刚流通时量足质优,从汉武帝到汉平帝元始年间,西汉共铸造二百八十亿万枚。
到后期,难免出现政府偷工减料的情况,可说是以国家的名义造假。
想象一下,如果皇帝在铸币中掺入一半的假,就可以多铸造一倍的货币。这些货币可以买多一倍的物资,劣币驱逐良币,最后货币也就贬值一半,政府相当于多收了5成的通胀税。
当百姓发现汉武帝“阴谋”的时候,为时已晚,他们手中只有不值钱的劣币。
他大概是第一个发现通货膨并且用这个隐形税搜刮百姓财富的人,后世的一切不过在他这个基础上略微变动,本质都差不多。
人会越来越感觉到钱不值钱,自古如此,因为它被垄断了,汉武帝就是第一个垄断它的人。
即使是这样,汉武帝感觉钱还不够用,在垄断铸币权的同时,汉武帝还将国有化改革延伸到当时利益最为丰厚的几大制造业——盐、铁、酒,进而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是人总要吃盐,用铁,但用得不多呀,一把菜刀用几年,盐每天放一点就可以,这个涨价,你咬咬牙,感觉还能承受。
于是,盐越来越贵,菜刀,锄头也是,而且质量越来越差,可你只能咬牙卖,因为只有汉武帝卖。
这便是汉武帝建立的汉企,成为后世所有帝王统治的基石,他们都明白皇帝必须垄断—盐、铁、酒,有时候甚至包括粮食。
他相当于在用盐和铁隐形的收税,比如盐税可以隐藏在很多商品背后,绝大多数人不会意识到自己买了一只咸鱼里面,政府已经通过盐进行了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