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主要是涉及到路基的问题。
不过大明朝廷的工程兵对此已经比较有经验了,因为他们在中亚行省境内已经修了很多的道路。
自然遇见了不少的沙漠地带。
四大兵团的将士在前面不断进攻。
工程兵则在后面不断的修路。
人手和材料都充足的情况下,沙子碎石又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
修建简易水泥公路的速度很快。
而只要把交通干线给修出来了。
那么无论是朝廷大军还是来往的商队,以及后勤部队等等。
即使遇到了大风暴被吹上了,只要找到了水泥公路,那就不怕迷路了。
为了应对沙漠戈壁上的大风暴。
每隔几十里的路程,就会修建一排坚固的安全屋。
遇到了风沙就可以进去避一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同时这也是巡逻队日常歇息的地方,并且兼具了驿站的功能。
简单来说就只有点像后世的高速服务区。
在进攻中东地区的时候,后勤补给显得尤为重要。
深刻的体现了打仗就是打后勤这句话……
高效而充足的后勤供应,先进而火力强大的武器装备,加上斗志高昂的将士们。
这一次准备占领石油产区的大战,根本没有什么悬念可言。
总共100多万大军水陆并进。
将会以最快的速度结束这场大战。
随后才好很可能出现的变故……
……
除了对石油产区主动出击之外。
朱慈烺既然已经意识到了有变数出现,那他肯定还要做别的安排。
英国公张世泽统领的第三兵团,协同李过的第18兵团、李来亨的第十九兵团、刘文秀的第20兵团。
再加上耿仲明和孔有德的兵团,这六大兵团则肩负着向西向北推进的重任。
他们的目标是伏尔加河、叶尼塞河与鄂毕河的上游。
这是要为进攻沙皇俄国做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