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推火箭分离成功!”
“二级火箭点火成功,继续爬升!”
“主推火箭调整方向,重回大气层燃烧,预定在南太平洋坠落!”
这个时候,二级火箭以及上头搭载的天宫三号核心舱,距离地面已经非常高了。
这个时候,二级火箭上的真空发动机喷出来的尾流,和一级火箭上搭载的大气层发动机喷出来的尾焰是有明显不同的,因为真空发动机的喷口直径更大一些。
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就是大气层密度,在大气层内空气密度非常高,有大气压的存在,所以会压缩火箭发动机喷出来的尾焰。
而在高空中,因为空气非常稀薄,没有足够的大气压来压缩火箭发动机的尾焰。
空气密度直接导致了火箭设计中,需要为一级火箭和二级火箭乃至三级火箭选用不同种类的火箭发动机。
所以,看新闻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火箭发动机有常规火箭发动机以及真空版火箭发动机的区分。
随着二级火箭的真空板发动机点火,继续把已经有一万多公里时速的火箭继续加速,然后不断的爬升,前往预定的空间站的近地轨道……距离地面四百公里左右。
二级火箭持续工作了数百米秒,暂停了火箭发动机的工作,火箭进入了一段滑行阶段,以调整角度和航向,并节省燃料。
数百秒后,二级火箭上的真空发动机第二次点火,继续推动火箭爬升。
二级火箭上的真空发动机,继续工作了数百秒后,燃料接近耗尽。
此时,指挥中心里传来声音:“二级火箭发动机关闭!”
“关闭成功,火箭和空间站展开分离程序!”
“三、二、一,分离成功!”
分离后,二级火箭会利用最后一点剩余的燃料调整航向和角度,充入大气层,然后在大气层里进行燃烧,剩下的极少数残骸则是会掉入广阔无人的南太平洋。
但是,显然,已经没人关心已经完成了使命的二级火箭的命运了,所有人都关注着天宫三号核心舱。
此时,发射中心的诸多技术人员们仔细分析诸多数据后,指挥中心的负责人终于朗声到:“我宣布,天宫三号核心舱,成功入轨!”
“天宫三号核心舱智能系统正在进行自检!”
“系统自检完成,天宫三号核心舱各子系统功能完好,姿态良好,速度以及高度达到预期!”
“系统正在按照计划展开太阳能面板,空间站内置电力推进系统正在持续调整空间站姿态。”
历时约十分钟,重达六十吨的天宫三号核心舱终于成功入轨。
这个消息很快也被公布了出来。
“天宫三号核心舱,已经成功入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天宫三号核心舱,将会按照预定计划展开各项测试以及科学实验!”
同时宣布的还有其他一些消息,包括后续计划。
这也引来了大量媒体的实时报道。
“航天机构宣布,半个月后,第一艘货运飞船将会发射升空并和空间站对接。”
“一个月后,载人飞船也会发射升空并和空间站进行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