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如今是水果的御用厂商,他们的等效十纳米工艺的产能,将会优先供应水果,同时他们的前期产能同样会非常有限,至少在明年是不可能提供多少产能给高通的!”
“而高通期望的四星方面,他们的等效十纳米工艺虽然已经完成技术验证,但是根据业内消息,他们的十纳米工艺技术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不仅仅良率低,而且晶体管密度,漏电率控制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
“他们现在正在加班加点的进行技术攻关,试图解决问题,但是这问题并不是那么好解决的,按照我们预估,四星方面最早也要到明年年底才能够初步解决这些问题,要大规模量产的话,预计也会等到后年年初去了!”
徐申学听到这话,不由得再一次感叹人才对于一家企业的重要性。
当年徐申学大手笔挖来了梁松教授,硬生生从四星嘴里抢来了这个宝贵人才。
而且当初挖角梁松,其实挖的也不是梁松教授一个人,而是一整个团队,当时梁松教授可是带着几十号技术骨干一起跳槽到智云微电子的。
智云微电子的工艺部门,在梁松教授的带领下迅速突破众多工艺,紧跟英特尔做出来了3D晶体管工艺,并向市场推出了等效十八纳米工艺(相当于英特尔22纳米)。
也是那个时候开始,让智云半导体的工艺技术开始领先台积电以及四星。
随后梁松教授所率领的技术团队,继续深耕先进工艺技术,紧随英特尔之后推出了十四纳米工艺,再一次吊打了台积电的十六纳米工艺。
然后是第二代十四纳米工艺,也就是今年次才大规模量产的十二纳米工艺。
并且现在十纳米工艺也已经技术完善,就等着继续测试改良后,明年第二季度就能投入量产了。
这些都是梁松教授为首的工艺部门的技术团队的努力成果。
反观四星,挖角梁松教授失败后,虽然尝试从台积电或其他厂商挖角其他高层次人才,但是成效不大,这直接导致了四星的3D晶体管技术研发落后,直到今年才解决,并商用了十四纳米工艺。
这今年才刚开始搞定十四纳米工艺呢,又匆匆忙忙搞十纳米工艺……但是工艺技术的推进哪有这么容易啊,所以他们的十纳米工艺理论上虽然搞出来了,但是距离大规模量产商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呢。
而这……又直接导致了一个严重后果,让依赖四星先进工艺产能的高通无法及时获得等效十纳米工艺的产能。
不出大意外的话,明年的高通还是只能在骁龙820系列里修修改改,然后继续主推820系列。
而这一系列的芯片虽然也挺不错的,性能上大概能够和智云半导体的W906芯片相当。
但问题是智云半导体已经向市场推出了更先进,基于十二纳米工艺的W908芯片了啊。
明年,不仅仅会是四星半导体部门失意的一年,同样也会是高通举步维艰的一年。
而这些往深处来说,都是人才带来的影响!
一个顶级人才,一群顶级人才组成的一个技术团队是会影响一家大企业的兴衰存亡的。
对于半导体这种以技术为主导的领域而言,更是如此!
付正阳以及丁成军汇报了半导体业务后,季成河则是瞅着空到了徐申学的办公室里简单说了说智云机器人的销售情况。
“目前来说,我们的机器人业务是形势一片大好!”
“国内市场里,目前已经获得了累计五万台的订单,后续订单增加速度放缓,但是我们估计,光靠国内市场应该就能够获得大概十五万台的年销量。”
徐申学听罢也是呵呵笑道:“国内有钱又无聊的人,还是挺多的,与其让他们把钱花在其他乱七八糟的方向里,不如让他们花在我们的这些高科技产品上,好歹也算是为了科技进步作出了贡献!”
季成河道:“徐董你这说法有些意思,就回头我让手底下那群人琢磨琢磨,看看来一波市场引导,激发高净值用户的自豪感。”
“这些高净值用户还是要哄一哄,把人家哄高兴了才会慷慨解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