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如履薄冰笔趣阁 > 第435章 御前秘书处(第5页)

第435章 御前秘书处(第5页)

比如先帝年间,丞相申屠嘉就几次三番表示:陛下如果不答应臣、不暂缓削藩,臣就一头撞死在陛下面前!

而且在撞死之前,臣还得先把晁错这乱臣贼子给当庭揍死!!!

这就很尴尬。

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

矛盾都摆上台面了,根本没有缓和的余地。

而且,朝公重臣在朝议上提建议,是要承担责任的。

比如今天,刘荣说要针对冬小麦收取农税,大家伙都是默认,愣是没人站出来说一句:陛下慧眼如炬,合该如此!

为什么?

因为这话但凡从某个臣子嘴里说出来,那半个时辰后,全长安的烂菜叶子臭鸡蛋,就都会砸在那个‘与民争利’‘盘剥穷苦百姓’的贪官污吏身上。

所以有些话,百官不敢说,也不能说;

也有些话,百官明知不该说,又碍于政治影响和舆论,而不得不说。

这就搞得君臣双方之间的议题,几乎没有任何缓和余地,桩桩件件都是针锋相对。

但有了尚书台,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尚书令本人才比二千石,配的副官都不可能是正千石,而是要配比千石;

主官比二千石,副官比千石,底下的尚书郎们,自然都是四百石到六百石不等。

这群人说起话来——尤其还是关起门来说话,是不会有心理负担的。

就事论事,把建议一给:事儿就这么个事儿,陛下爱听不听。

刘荣也不用给他们留面子。

哪对哪不对,一二三四都给罗列出来,即培养了这些尚书郎、智囊团,也可以顺带捋一捋自己的思路。

最重要的是:有了这个智囊团作为缓冲,刘荣想要做某件事,就不再需要直接和外朝碰撞。

而是可以先关起门来,和尚书台上下商量商量:朕打算这么干,大家觉得怎么样?

朝中百官,谁可能反对,谁的反应可能比较激烈?

按照最糟糕的情况,朝中会是个什么局面?

朕如何解决、如何未雨绸缪,甚至于:还要不要把这事儿拿到朝堂上去说?

又或者,朕偷摸先把事儿干了;

出成绩了,朕再站出来认下。

没做出成绩,就当啥也没发生,朕不认就是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