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来说,往后的少府,将从原先那个庞大、冗杂的怪物,相对精简为负责铸钱、打造军械,并供应禁中用度的部门。
而原属于少府,却即将被拆解的部门,则各分为:新九卿主爵都尉,新的独立部门‘织室’,以及划给其他部门的‘太仓’‘东园’等。
总体来讲,需要做的事儿很多。
需要厘清、梳理清楚的事儿,很多很多……
这是少府。
再看内史,又是一个老大难。
不比少府被拆分后,仍旧能保留主体、仍旧为九卿的幸运——内史的拆分,可谓是彻彻底底、干干净净。
原本的主体,将被拆分为左冯翎、右扶风及京兆尹。
从职责划分来看,这三个部门,更像是将关中切成了东、西、中三个州,然后由这三个部门发挥刺史、州牧之类的职能。
但仅限于行政治理层面。
其他诸如人事、财政,以及军事等方面,这三个地区依旧维持着原本的运转系统,并不会成为真正的‘州’。
至于原属于内史的下辖部门——中尉独立出来,改名执金吾,为新九卿;
五官中郎将并入郎中令;
备盗贼都尉并入大理(廷尉)。
唯独农业、民事部门被保留,并更名:大农,主天下农事,为新九卿。
原为少府所有的太仓,便被并入了大农。
从少府拆除一个新九卿后,仍能保留九卿级别,内史更是直接拆除两个新九卿,其实就不难看出过去,这两个部门究竟庞大、冗杂到了怎样的地步。
到这里,少府、内史两个部门的拆解工作结束。
原本的两个九卿:少府、内史,变成了少府、主爵都尉、执金吾、大农这四个九卿。
多出了两个新九卿,自然就要有旧九卿被顶掉位置。
或者说,只剩下五个九卿位置,给剩下七个旧九卿角逐。
其中,律法部门大理(廷尉),马政部门太仆,礼制部门奉常,天子近侍郎中令,以及宗室事务处理所宗正,显然都有着不容置疑的存在必要。
于是,两个被顶掉九卿级别的倒霉蛋诞生了。
——卫尉,以及典客。
后者很好理解——外交部门,在如今汉室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内部的宗亲诸侯,都沾‘宗亲’二字了,宗正完全可以代劳;
至于外部,若外邦来使,奉常可以负责接待——过去也一直是这样。
具体的外交事务,本来就不曾被典客所掌控,未来就更不需要这么一个有名无实的九卿,来负责主持汉家与内外番邦的外交事务了。
当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