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如履薄冰笔趣阁 > 第364章 文明的差异(第4页)

第364章 文明的差异(第4页)

于是,整个鲁国范围内,都开始大力传播、传颂子贡无私奉献,做好事不图回报的高风亮节。

而在孔夫子看来,子贡在这件事上的所作所为,却是大错特错。

孔夫子对子贡说:你是个君子,愿意单纯为了心中的理想、自己认为的是非对错,而不求回报的从他国赎回鲁人。

但其他人,并不都是你子贡这样的君子啊?

绝大部分人,都没有你子贡这么高的觉悟、没有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没有这种自掏腰包,不求回报的经济条件。

如果没有你这档子事儿,他们原本或许还会为了得到赏钱,甚至是为了赚钱,而从他国赎回鲁人。

可在你这么做了之后,他们会想:把人赎回鲁国,官府给的赏钱若是收下,那就是‘德行不如子贡’,再也不是旁人口中的君子了;

倘若不收……

凭啥不收啊?

真金白银把人赎回来,又舟车劳顿送回来,凭啥不让我收啊?

我不收这钱,我吃什么喝什么?

以后再遇到鲁人在他国为奴,我又哪来的钱赎人?

真当我有无穷的财富啊?

什么?

收了就不是君子了?

呵;

好,很好。

这君子,我不做了,爱谁做谁做!

人我也不赎了,爱谁赎谁赎!

孔夫子认为,从他国赎回鲁人,原本是一件既可以得到称赞,又可以得到官府奖赏的、名利双收的好事情。

但在子贡闹出这么一出之后,名利双收,就变成了名利只能挑其中一个。

——要么顶着大家‘自私自利的小人’的唾骂灰溜溜拿赏钱;

要么打肿脸充胖子,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夸赞中迷失自我,平白损失好大一笔钱。

后来的一切,也果然不出孔夫子预料。

在那之后,再也没有人愿意从他国赎回鲁人,并前往官府领取赏赐,又或是拒绝接受赏赐了。

这,便是华夏文明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且寓意‘有功必须赏’的故事。

而过去几百年,华夏统治者们也始终在贯彻着这一先进逻辑,甚至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功高盖主,封无可封’这种在草原游牧之民看来,令人根本无法理解的事。

——功高盖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