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如履薄冰笔趣阁 > 第343章 意料之外的纰漏(第3页)

第343章 意料之外的纰漏(第3页)

到后来,一场粮价战争发展到白热化阶段,刘荣手中掌握的平价粮,一度逼近八百万石,长安仓就明显有些不够用了。

于是,刘荣当即下令:临时扩建长安仓。

后来,粮价平抑一事告成,临时扩建的长安仓,也被不久后太子监国的刘荣,下令永久性扩建,并在请示过先帝之后,正式更名为:太仓。

早在临时扩建时,长安仓的储粮量就达到了近千万,后来更名为太仓并正式、进一步扩建,储粮量更是大幅增长到了两千万石以上!

虽然在数量上,还是和荥阳敖仓有不小的差距,但毕竟二者都是千万石级别的超级大仓,朝堂内外也还是逐渐接受了‘天下粮仓,东敖仓,西太仓’的说法。

也就是说如今汉室,舆论普遍认为天下有敖仓、太仓这两个超级大粮仓,以及其余数十个百万级别的大粮仓。

说回太仓。

——在当年,刘荣主持平抑粮价的过程当中,初步扩建的长安仓,主要储存的是少府内帑从其他地方调来的粟;

后来,刘荣一手釜底抽薪,拿出麦粉面食来彻底平抑粮价,长安仓又改为储存少府内帑的大半宿麦库存。

等事后改名太仓并正式扩建,太仓便成了长安一代,唯一一个只储存宿麦的战略粮仓。

毕竟按照李荣当时的说法:要想让宿麦取代粟,成为汉家百姓民的新主粮,那官府就要以身作则——仓储宿麦,禄发宿麦,餐食宿麦等等。

虽然暗地里,少府内帑也还有着相当庞大的粟库存,但太仓却成了明面上,向天下人展示‘官府都改存宿麦了’的展台。

如此几年,倒也算是岁月静好。

——去年年初的朝那一战,以及年末的河套-马邑战役,少府内帑也从太仓调出了一批宿麦,并研磨成麦粉,作为了前线将士们的军粮。

反响很不错;

有相当一部分将士表示:相比起过去以粟为军粮,改以麦粉面食做军粮之后,将士们明显力气更足,精神状态更好了。

甚至还有敦厚淳朴的有功将士联名请奏:愿意放弃自己应得的封赏,只求朝堂从今往后,都以麦粉面食,而非粟来作为军粮。

原本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可就在数日前——又到了要给河套方面军调拨军粮的日子,少府内帑照例要从太仓往外调取粮食时,问题出现了……

“太仓令何在?”

下了御辇,在一众少府、太仓官员簇拥下往里走着,刘荣冷不丁一问,当即便有一人战战兢兢走上前。

“臣,太仓令石建……”

听到太仓令自报家门,刘荣当即心下了然,对于老石奋也多了几分怜悯。

——石建,石奋;

哪怕是不了解石奋一家子的人,也不难从二人的姓名,看出这二人之间的关系。

石建,乃石奋长子。

除了长子石建,石奋还另有三子:次子石甲、三子石乙,以及幼子石庆。

早在先孝景皇帝即位之初,石奋这四个儿子,便皆各官至二千石!

再加上同样二千石的老父亲:太中大夫石奋——一门父子五人,皆秩二千石;

石奋乃为坊间尊称为:万石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