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卫青作为武人——至少是已经成为了准武人,自然不可能不明白一个‘帅’字,究竟意味着什么。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卫青按照刘荣为自己制定的路线发展下去,那在肉眼可见的将来,卫青就将获得一次指挥数万人,乃至十数万人作战的机会!
这次机会,大概率会遵循先孝景皇帝的母族外戚,当朝御史大夫:魏其侯窦婴的先例——以外戚身份加持,任大将军的路数。
只要把握住这次机会——只要别表现的太拉跨,甚至仅仅是‘只要把这支庞大的军队调动起来’,并顺利开到预定战场,卫青的未来,便必定不可限量!
对于自己的天资,卫青说不上有多大自信。
毕竟进宫后的这段日子,卫青越看石渠阁那些兵书,就越觉得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而且越学,卫青就觉得要学的东西更多了!
对于独自指挥大集团作战,如今的卫青心里,可谓是半点底气都没有。
但这也丝毫不妨碍如今的卫青,憧憬起将来,自己坐镇中军挥斥方遒,领军作战的那一天……
那一天或许会很远;
但卫青坚信:无论多么遥远,那一天都必定会到来。
只是眼下,卫青还要在刘荣面前,给出一份又一份让刘荣满意,且至少合格的答卷。
——若是连纸上谈兵都谈不明白、说不清楚,那即便将来做了外戚大将军,又如何呢?
若不能建功立业,拿出实打实的功绩,来堵住那些整天嚷嚷着‘外戚出身’‘幸佞小人’者的嘴,卫青即便是做了大将军,又有什么意义?
如是想着,卫青看向刘荣的目光,便愈发忐忑了起来。
即便在心中反复过了好几遍,确定河套-马邑战役没有自己忽视的点,卫青也依旧无法完全冷静下来。
正所谓:利令智昏,欲令智迷。
在足够庞大的利益,或者说是足够光明的未来面前,再聪明的人,也不免要口干舌燥……
“嗯……”
“大致如此吧。”
“——此战,我汉家于河南地,基本没有遭遇到强有力的阻碍;”
“除了开战当夜搭桥渡河,便都是水到渠成。”
···
“河套那边,程不识也确实是竭尽所能;”
“没能留住军臣的单于庭主力,也只能怪那军臣野心、魄力都不够。”
如是一番话,算是简单认可了卫青这一份答卷,刘荣咂么着嘴,显然有些意犹未尽。
这道题对于卫青——对于汉家未来的长平侯而言,似乎有些过于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