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
“说起平抑粮价,近些时日,宫里宫外……”
若有所指的一语,窦太后便自然地将身子一侧,话头也当即被身旁的老寺人接过。
“也不知道是哪些不长眼的,居然说此番,关中粮价鼎沸,居然有长公主的手笔?”
似是气愤,又稍有些郁闷的道出此语,老寺人又皱眉望向刘荣。
“不过几句流言蜚语,可是把太后扰的寝食难安,都接连好几日,没能睡下一个踏实觉了……”
一听老寺人这话——或者应该说,是一听老太太这话,刘荣当即便也心下了然。
对于刘嫖的所作所为,老太太心里,怕是跟个明镜似的。
只不过,不知是真的太过于疼爱,甚至是溺爱刘嫖这个独女,还是有什么其他方面的考量,老太太对此事,居然选择了袖手旁观?
根据刘荣的推断:这件事有刘嫖参与的事实,老太太,大概率并不是一开始就知情,而是近些时日才得到消息。
更大的可能性,是先前只是怀疑刘嫖,最近才坐实了刘嫖的‘犯罪事实’。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刘嫖暗下里,应该已经挨过老太后的斥骂了。
剩下的,自然就是老太太此刻,摆出这么一个‘真有这事儿?’的架势,来探刘荣的口风……
“说是这么说,但孙儿不大信。”
“——只是这次的事,背后总归是有人操弄、指使的。”
“孙儿已经派人去查了。”
“想来,当是查不到姑母头上的……”
含糊不清的说辞,用意却是极为明显:和解的价码,刘荣已经报给刘嫖了;
接受价码,把该送的粮食和钱都送到少府,那刘荣就必定会‘没查到姑母头上’。
若是不接受,那就别怪刘荣大义灭亲,甚至是倒反天罡——跑到刘嫖最大的靠山:窦老太后面前,反告刘嫖一状了。
“嗯”
“嫖这孩子,一向都胆小的紧;”
“早些年,先帝但凡是眉头一皱,这孩子,那都是要当即哭鼻子的。”
···
“不过,太子说的也有道理。”
“——这么大的事儿,单是那些个商贾贱户,外加几门猪油蒙了心的功侯,断然是闹不明白的。”
“既然要查,那就好好查查;”
“也好为我汉家,多揪出几条蛀虫来……”